内耳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泌性中耳炎影响婴幼儿听力的隐形杀手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炎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先跟宝爸宝妈们分享一个病例:今天一个宝妈带着三岁的宝宝来门诊:“医生,帮我家宝宝掏个耳屎吧,堵得都听不清声音啦!”我一看,耵聍(俗称“耳屎”)有是有,可是并没有堵上,看样子并不像是耵聍的原因啊!果然,取出耵聍后发现宝宝的鼓膜呈琥珀色,行听力测试和声导抗检查后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呢?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谈一谈这个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疾病吧: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又称卡他性中耳炎)是一种发生在中耳的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听力损失为主要特征,儿童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鼻炎、腺样体肥大等。临床表现以听力减退、耳鸣、耳痛、耳内闷堵感为最常见症状,这些症状由于宝宝不太会表达,早期听力下降又不是太明显,或者如果只是单耳发病的话,不影响宝宝跟家长交流,所以较难被家长发现,有些是在幼儿园入园体检和宝宝常规的发育体检时才发现。中耳积液是怎么来的呢那么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耳积液是怎么来的,会有什么危害呢?这就要从耳朵的解剖说起了:耳分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其中中耳又分为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这几个部分,其中咽鼓管与鼻腔后方的鼻咽部相通,有调节鼓室气压的作用。

婴幼儿和成年人相比,咽鼓管短、平、宽,鼻咽部的炎症更容易蔓延到中耳腔,这时中耳粘膜水肿,粘膜下毛细血管增生和通透性增加,血管中的血浆渗出到中耳腔形成积液,尤其是咽鼓管功能障碍时,中耳腔形成负压状态,更易加重中耳积液。

这些积液早期一般还不太粘稠,如果鼻腔、鼻咽部炎症很快痊愈,咽鼓管功能恢复,积液还有望吸收;如果炎症时间久一些,中耳粘膜增厚,粘膜内分泌粘液的细胞增生,加上积液中的水分被吸收,则积液越来越粘稠,可以从早期稀薄如水样的浆液逐渐转变为粘稠的黏液,甚至到晚期变成胶冻状,发展成粘连性中耳炎。

临床上曾遇到过一个读初中的孩子,在儿童期时听力已经有些不太好了,可是家里没有重视,听不清的情况严重了才跑来看,鼓膜已经极度内陷、浑浊、增厚,包裹着听小骨一直粘到了中耳的内侧壁。这时听力减退已经不仅是因为中耳传音功能不好了,由于积液中的炎症因子对内耳有损伤,还通常合并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治疗就更困难了。

说到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除了积极治疗鼻部、鼻咽部疾说到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除了积极治疗鼻部、鼻咽部疾病之外,药物方面主要应用稀化粘液的药物,帮助促进积液的吸收或清除,一般每2~4周复查一次,咽鼓管功能不好的可以辅助捏鼻鼓气、咽鼓管吹张治疗。

如果积液三个月都不能清除,就可以考虑手术了:把鼓膜切开,将中耳的黏液吸出后在切口处放置一根通气管,有利于中耳的通气引流。咽鼓管功能恢复后,有的通气管会自行脱出,一两年不能脱出的找医生取出。

所以说,分泌性中耳炎早期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宝爸宝妈们,如果发现宝宝对声音反应差、漫不经心、总是把电视音量调大声甚至学语迟缓,一定要带宝宝找专业的医生排除耳部疾患,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供稿:儿童保健科耳鼻咽喉科周骁俐

编辑:妇幼**办

长按指纹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