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个人如何摆脱习得性无助,从消极的状态
TUhjnbcbe - 2023/10/23 21:37:00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www.wzqsyl.com/

“习得性无助”会让人陷于绝望之中。个体倘若不能从这种消极状态中挣脱出来,战胜自己,就会让自己陷入无边的痛苦之海,最终毁灭自己。相反,倘若个体能接纳自己,就会避免陷于“习得性无助”引发的不良情绪,从而激励自己,成就自己。而要做到这一点,同样需要一种接受的勇气和改变的智慧。

钱币见证的人生

年,匈牙利发行了两枚椭圆形纪念币,其上印刻着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巴雷尼(RubertBarany)的头像,以及生卒日期、相应贡献,以纪念他为人类医学和生理学作出的杰出贡献。

罗伯特·巴雷尼,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这位著名的生理学家,就是在挣脱“习得性无助”的束缚后,焕发出耀眼的人生光辉。

年,巴雷尼出生在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父亲虽然是一位农场主,但母亲却是一位不凡的女性。她是布拉格一位科学家的女儿。虽然是家中的第六个孩子,但巴雷尼聪明可爱,父母看着这个小小的生命,欣喜于他的降临给家庭带来的快乐,并期盼、憧憬着他长大后的美好人生。然而,或许正是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吧,灾难降临到了小巴雷尼身上——骨结核病魔找上了他。

当时,结核还是医学界无法攻克的难关。面对这一晴天霹雳,巴雷尼的父母没有灰心丧气,他们精心呵护着体弱多病的巴雷尼,期望能出现奇迹,他的病情能好转。然而,面对昂贵的医药费,尽管父母省吃俭用,仍旧不得不眼看着巴雷尼的病情发展。最终,巴雷尼的一个膝关节永久地僵硬了。

看着儿子那僵硬的双腿,巴雷尼的妈妈心如刀绞。但这位伟大的母亲强忍住自己的悲痛,给予儿子此时最需要的鼓励和帮助。她告诉卧病在床的巴雷尼,人生会遇到很多困难,重要的是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她相信巴雷尼是一个有志气的人,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

此时,母亲的话语如同重锤敲击着巴雷尼的心扉,绝望的巴雷尼扑到母亲怀里放声大哭。他哭病魔的无情,哭命运的不公,但哭过之后,他决定战胜病魔,不让自己成为人们眼里的废人。从此,只要妈妈有时间,她就会训练巴雷尼走路,辅助他做体操,甚至在自己身体不适、患病的时候,仍旧坚持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完成当天的锻炼计划。

母亲的态度影响着巴雷尼,他脱离一般病人的那种“习得性无助”,用坚强和信心,一步一步地前行。最终,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让他的身体变得强壮起来,与此同时,命运给予的严酷打击也让巴雷尼练就了坚韧不拔的性格。这种性格在日后迁移到了学习和工作中。

上学后,巴雷尼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18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年,巴雷尼在维也纳大学完成本科学业后,以医学学士身份毕业。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他先是前往法兰克福的内科实验室工作了一年,接着又回到维也纳学习了一年外科、一年神经内科。年,巴雷尼凭着出色的培训成绩,获得了维也纳大学耳科诊所的一份offer。这时,他有缘获得当时欧洲著名的耳科教授亚当·波利兹的指导,对前庭和眼球震颤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于年发表论文《热眼球震颤的观察》。随后经过进一步研究,他发现了前庭反应以及内耳前庭器与小脑相关,进而奠定了耳科生理学的基础。

工作六年后,经过实践历练的巴雷尼,以出色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受聘为维也纳大学耳科诊所的一名教师。从此,巴雷尼开始了耳科神经学的研究。在研究工作中,他掌握了应用内耳控制平衡感觉的知识,还发明了一些用于研究平衡障碍的方法。在临床试验中,巴雷尼发现许多耳科病人在用水冲洗化脓的耳朵时,常常会发生眩晕、眼球急速转动的现象,医学上叫作“眼球震颤”。但是,眩晕、眼球震颤和耳朵灌水三者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为此,他以这一现象为研究对象,开始了相关的研究。经过反复实验,巴雷尼发现,用高于或低于体温的水来冲洗耳朵都会引起病人或正常人的眩晕和眼球震颤。由此,巴雷尼发明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测试前庭机能的“热检验”方法。这一方法被称为“巴雷尼检验”,为前庭疾病的早期诊断打开了方便之门。

年,亚当·波利兹教授病重,巴雷尼成为维也纳大学耳科诊所的负责人。—年间,他先后发表了针对半规管和前庭器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因为这些突破性的科研成果,被奥地利皇室授予爵位。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巴雷尼意识到,这是研究脑损伤的好机会。于是他自愿申请加入奥地利*队,去战争前沿救治伤员,并在此期间改进了头脑创伤治疗的步骤。不幸的是,年4月,他被俄国人俘虏,关到了战俘集中营。就是在战俘集中营里,他获知自己因为对耳的研究工作,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维也纳大学首位诺奖获得者。

后来,在瑞典王子卡尔代表国际红十字会,与俄*几番交涉之下,年,巴雷尼才获得释放,回到了维也纳。然而,遗憾的是,回到家乡的巴雷尼,遭到了同事毫无根据的指控,声称他不曾对参与其研究的同事的贡献予以承认。巴雷尼失望之余,离开了奥地利,到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任教,主持耳鼻喉科研究中心的工作,直至年逝世。

巴雷尼一生共发表篇科研论文,治好了许多耳科绝症,且创立了研究内耳前庭器官、小脑、肌肉三者相互为用的方法。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可以从医学上探测前庭疾病的试验和检查小脑活动及其与平衡障碍有关的试验中,听到巴雷尼的姓氏。

纵观巴雷尼的一生,他所取得的成就,无一不与其积极的人生态度密切相关。试想,倘若他在患病期间、在被俘期间、在遭到同事的指控期间,陷于“习得性无助”的痛苦之中,那么,他就不会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更不会改写自己的人生。

总之,个体要想让自己的人生焕发青春和活力,收获更多的喜悦与成功,就要学会打破“习得性无助”的影响,在无法改变他人时,学着改变自己;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不妨改变自己对待环境的态度;无法改变过去的时候,试着改变当下。当个体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当下时,就会摆脱绝望与孤独,收获圆满的人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个人如何摆脱习得性无助,从消极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