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闻翠婷常笑健康
▼本文作者▼
几个月前,30岁的小何起床后,觉得头晕晕。心想还年轻,不可能是心脑血管有问题吧?没事的!于是对其能忍则忍,置之不理。后来发现这眩晕感越来越强烈,而且特别喜欢在躺下和起床的时候找上门,简直是“晕床”。有次头稍微转动,突然“晕感来袭”,天花板都转起来,还吐了!
一段时间过后,眩晕感逐渐消失。但几个月后同样的症状再次出现,这回小作急了,我该不会得了啥绝症吧?医院,挂号挂啥科?心想头晕应该是神经内科,在一番问诊和描述后,医生说小何得的可能是耳石症,建议到耳鼻喉科就诊。耳屎症?耳石症?是个什么鬼?
小何到了耳鼻喉科,经医生详细问诊后,被绑在一个仪器上转了几圈,眩晕感竟神奇的消失了。
天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下面就带你了解事情真相。
一:首先了解下什么是耳石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简称BPPV,也就是俗称的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人类双侧耳内的球囊、椭圆囊表面镶嵌了一层感受运动变化的碳酸钙盐结晶,形如石头,所以称为耳石,主要用于控制身体平衡。耳石从原来的位置上脱落,引发耳石症。
目前为止报道的年发病率为(10.7~)/10万,年患病率约1.6%,终生患病率约2.4%。BPPV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男女比例为1:1.5~1:2.0,通常40岁以后高发,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
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
就如前文所述小作的情况,眩晕感消失后几个月再次出现。
二:耳石症有什么症状表现
典型的BPPV发作是由患者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如起床、躺下、床上翻身、低头或抬头)所诱发的、突然出现的短暂性眩晕(通常持续不超过1min)。
其他症状包括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头晕、头重脚轻、漂浮感、平衡不稳感以及振动幻视等。小何的症状与这完全吻合。
三:我们要如何治疗
1、耳石复位
耳石复位是目前治疗BPPV的主要方法,操作简便,可徒手或借助仪器完成,效果良好。复位时应根据不同半规管类型选择相应的方法。
复位有手法复位和耳石复位仪辅助复位。小何接受的正是耳石复位仪辅助复位,绑在仪器上转了几圈后,眩晕感竟然消失,神奇啊。
2、药物治疗
原则上药物并不能使耳石复位,但鉴于BPPV可能和内耳退行性病变有关或合并其他眩晕疾病,下列情况可以考虑药物辅助治疗。
①当合并其他疾病时,应同时治疗该类疾病。
②复位后有头晕、平衡障碍等症状时,可给予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如倍他司汀、银杏叶提取物等。
③因前庭抑制剂可抑制或减缓前庭代偿,故不推荐常规使用。
3、手术治疗
对于诊断清楚、责任半规管明确,经过1年以上规范的耳石复位等综合治疗仍然无效且活动严重受限的难治性患者,可考虑行半规管阻塞等手术治疗。
4、前庭康复训练
前庭康复训练是一种物理训练方法,通过中枢适应和代偿机制提高患者前庭功能,减轻前庭损伤导致的后遗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52(3):-.
[2]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说明书.
作者介绍
闻翠婷
主管药师,医院主管药师,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药学专业,从事药学工作10年。
审稿人
袁学文
副主任药师,医院药学部主任,毕业于广东药科大学药学专业,医院药学工作二十多年,精通相关业务管理和技能。现担任广东省药理学会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开展多个惠州市科研立项研究。
原标题:《天旋地转的晕!医生说我得了耳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