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增长的表现不仅是皮肤衰老,还包括全身各个器官的功能衰退,包括耳朵。大多数人过了50岁后,听神经会逐渐趋于老化,年龄越大,听神经老化和萎缩的现象越严重,大多数老年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那么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原因和危害有哪些?该如何治疗?
老年人听力下降与三种原因有关,危害性要早知道
一、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原因
1.慢性疾病
很多老年人都患有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等,这些慢性疾病会对全身的血管功能造成损伤,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血管闭塞等。如果影响耳内血管,导致耳内血液流通不畅,便有可能会引起听力下降。
2.噪音刺激
由于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听神经已经开始退化,如果长时间生活在噪音比较大的环境中,听神经受到持续性的刺激,老化和萎缩的速度会加快,容易引起听力下降。
3.过度掏耳朵
部分老年人有掏耳朵的习惯,如果过度掏耳朵,很有可能会造成外耳道损伤,如果损伤严重或者受到细菌感染,容易引起外耳道炎症,炎症蔓延进入耳内,造成听骨链损伤,进而影响听力。
二、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危害
1.生活质量下降
如果老年人听力下降的情况比较明显,与别人说话时经常听不清楚,甚至完全听不见,通常会答非所问。时间一长,愿意与其交流的人越来越少,患者自己也不愿与他人谈话和交流,久之便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2.精神异常
老年人听力下降对其精神状态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容易造成精神异常。因为听力下降而影响到正常的沟通交流,老人可能会生极大的孤独感,甚至会伴随失望、悲观和抑郁等情绪。有时还会产生猜疑心理,总担心身边的人说自己坏话,久之可能会精神崩溃,严重时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危害不容忽视,积极治疗很重要
老年人听力下降包括多种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是老年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这一类型的听力下降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损伤,如果仍然有一部分残余听力,可考虑佩戴助听器,耳内机是较常用的类型。耳内机会根据老人的需求来定制,隐藏在耳朵中,美观性比较好。如果是突发性耳聋,则需要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一般是选用改善内耳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