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前庭系统生理基础11a外周前庭系统损
TUhjnbcbe - 2021/9/28 0:24:00
白癜风医院诚信承诺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5414.html

作者:凌霞李康之司丽红李哲元申博杨旭

单位: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

1

编者按:

临床上,经常以反复眩晕发作就诊的患者中,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事实上为急性前庭受损后的代偿状态---静态及动态代偿时期(状态)。研究表明,当一侧外周前庭系统的急性受损时,常常导致双侧前庭神经自发放电率的不对称,前庭系统代偿机制被激活。在此情况下,中枢前庭系统首先被激活以消除这种不对称(静态代偿)。继而,中枢前庭系统启动VOR动态功能的恢复(动态代偿),该过程被称为“前庭代偿”,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静态代偿”,主要通过前庭神经核电活动的再平衡消除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自发性眼震、眼偏斜等。第二阶段为“动态代偿”,此过程更加精细,所需时间更长,动态代偿涉及VOR反应特性(如相位和增益)的中枢再校准,以便将VOR功能代偿至受损前的水平。对急性外周前庭综合征患者发病后的病理生理学、中枢代偿理论的掌握,有助于我们理解急性外周前庭综合征的前庭受损后的症状“波动非复发”的临床症状学及临床表现特征,而不会因为这些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的“反复眩晕发作”,而误诊为“慢性、发作前庭综合征”。当一侧前庭功能急性受损时,常表现为一系列的症状。第一,患者常主诉以外部环境或者自身旋转为特点的“真实的”眩晕感。常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第二,如果为急性前庭功能受损,常表现为眼震快相背离患侧的水平自发性眼震。在非固视环境下,自发性眼震会增强(如在暗室条件下使用视频眼罩观察眼震)。第三,患者常伴有姿势平衡障碍,如向患侧倾倒、沿直线行走困难、在昏暗的环境中姿势不稳等。有趣的是,在神经系统未受累的情况下,这些症状常在一周内缓解。在眩晕症状消失后,患者在头部快速运动时仍有不适感,但是通常在一个月内恢复正常。在前庭终末器官或者前庭神经受损后,前庭系统功能恢复的这种能力称为“前庭代偿”或“前庭适应”。单侧前庭病变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为了理解外周前庭系统受损后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我们必须了解正常情况下前庭系统的生理学机制。图3-1显示,当向左侧转头时,左侧(即头部旋转的方向)的紧张性电活动增加,而右侧(即头部旋转背离的方向)的紧张性电活动相应地减少。正如第2章所述(参见前庭眼反射[VOR]的描述),这种头动导致双侧外周前庭系统产生了不对称性的神经冲动。这种神经冲动通过眼动神经核团传递至眼外肌。该神经电活动模式被运动系统接收,产生了与头部运动速度成正比、方向相反的慢相眼球运动。一旦眼球偏移到眼眶特定的位置,前庭信号输入被短暂阻断,从而能够使眼动系统启动扫视,将眼球复位至中线位置(即眼球震颤)。图3-1头向左侧旋转所引起的初级传入纤维放电率的改变及相应的眼球运动。圆圈表示前庭神经核,圆点的数目表示神经活动的多少。ASCC前半规管;PSCC后半规管;LSCC外半规管。(引自BarinDurrant,)Headturntotheleft:向左转头;Motion-inducedLeft-beatingNystagmus:运动诱发的左向眼震;Nystagmusintensity:眼震强度;RightLabyrinth:右侧迷路;LeftLabyrinth:左侧迷路;VestibularPathways:前庭通路;Vestibular
1
查看完整版本: 前庭系统生理基础11a外周前庭系统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