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世界那么大,怎能不去看看。如今体验外面精彩的世界,不是靠11路,通常会选择方便、快捷、安全的飞行旅行以避免舟车劳顿。然而总有一群人异常苦恼,一乘飞机就耳胀、耳鸣、耳朵疼,怎么破?
如果你在飞行过程中也有类似的症状,那么要小心了,你可能已经发生了耳气压伤,一旦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永久性耳鸣、听力受损。
今天Dr.Z就带大家来认识耳气压伤和预防的方法。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中耳和鼻咽部之间的一个重要的通道——咽鼓管,它通常情况下都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在吞咽或打哈欠的时候会暂时开放,使鼻咽部的空气进入内耳,平衡鼓膜两侧的空气压力,有利于鼓膜的振动。这个重要的平衡压力的通道,一旦发生障碍,再遇到环境大气压力迅速改变就有可能造成耳气压伤。
当我们乘坐飞机时,随着海拔不断上升大气压力是逐渐降低的,而我们所乘坐的商用飞机内增压舱压力相当于至英尺高空的大气压力,并非海平面的大气压,因此在飞机上升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咽鼓管开放或者耳黏膜吸收空气不断平衡鼓膜两侧的压力。如果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无法平衡,鼓膜就会膨出并绷紧,导致鼓膜瘀斑或出血、中耳液体渗出,引起耳部压迫感、疼痛感、听力损失及耳鸣,甚至鼓膜破裂导致耳聋。飞机下降过程时亦然。
那么重点来了。如何避免飞行过程中耳气压伤的发生呢?准备工作自然是要做到位的:
感冒或中耳炎、以及不明原因造成暂时性听力下降时尽量避免飞行。
如既往在飞行中有暂时性类似耳气压伤症状者,可在飞行前至耳鼻喉科检查有无器质性病变,遵医嘱口服或鼻喷减充血剂,还可选择口服抗组胺药预防耳气压伤。
飞行前可先前往药店或者机场备好减慢飞行压力变化速度的耳塞,虽不能改变压力,但对争取更多时间以平衡压力有一定的帮助。
在飞行过程中多做吞咽动作,如咀嚼口香糖、吮吸棒棒糖、硬糖等,婴儿可吮吸奶瓶,以帮助咽鼓管开放使鼓膜内外压力平衡。
如仍无法缓解症状,又需要频繁旅行者,则可考虑至耳鼻喉科进行耳内放置通气管等外科干预。
耳气压伤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通常可以自愈,容易被忽略。不仅仅会在飞行中发生,还常发生在潜水、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大家要学会如何早期辨别耳气压伤,及时干预治疗,避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上海交通大学老年医学硕士
医院主诊医师
医院急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赵言玮
为了家人学点医,爱着就是幸福。想了解更多关于医学科普的文章,可以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