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大家玩一个小游戏——闭目原地踏步。原地踏步是指在不离开一个地点的情况下,双脚不断相互做抬步动作。相信这么一个动作,大家都是可以很轻松地完成。那么闭上双眼后,进行原地踏步走,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大家可以尝试一下,找一个宽广的地方,玩该游戏,默数下。下停止后,看看有什么变化。
很多人睁开双眼后,发现自己已经不站在原地,而是往前走了很多步,或者是转了个圈,甚至也有人感到有眩晕感。请大家带着疑问,观看今天的内容。
01
—
前庭感受器官
前庭觉的感受器,是人体内耳中的前庭感受器官,前庭感受器官包括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它反映的是人体的姿势和地心引力的关系。凭借着前庭平衡,人们可以站立起来,完成各种行动。可以分辨和完成各种的姿势状态,如直立、平卧,可以完成和分辨加速及减速运动、直线和曲线运动。
02
—
维持平衡
人体主要依靠前庭觉、视觉和本体觉这三个系统共同协作用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其中,前庭觉在维持平衡中起了先导作用。这是因为前庭觉的感受器,可以分别感受到旋转加速度和直线加速度,通过这些感受器的作用,维持平常的平衡功能。
当个体前庭觉的平衡功能因为环境变化时,会产生紊乱,会出现眩晕、头昏等失调症状,比如: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晕车、晕船、晕机等。但是当前庭觉的平衡功能出现失调时,会出现走路容易跌倒、不能完成平衡木的平衡项目、不爱去游乐场、穿鞋等需要躺在地上、坐姿站姿等姿势不协调、运动不协调、坐立不安、好动、经常躺着、原地旋转等现象。
03
—
前庭是基础
现在我们回到开头的话题,为什么人在闭目的情况下进行原地踏步走时会出现各种情况呢?那是因为,维持身体的平衡需要前庭觉、视觉和本体觉相互作用。当视觉被“剥夺”后,人就只能依靠前庭觉和本体觉来维持,对周围的空间缺少了视觉判断,只能依靠前庭平衡觉来保证人完成原地踏步走这个行为,并且不会摔倒。
前庭觉的功能就好比是高楼的地基,如果地基没有建立好,那么高楼大厦就会有问题。因此,当我们面对个体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失调行为时,首先要引导前庭功能训练。
立森成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