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但是,有些孩子脑子并不笨,就是在学习的某些能力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障碍:
例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写作业拖拉、粗心大意、书写困难、阅读困难计算粗心、情绪不稳定等等,家长教育、老师批评都不奏效;
他们是多动症吗?
是智力低下吗?
是眼睛、耳朵有什么毛病吗?
该怎么帮助这些孩子呢?
研究发现,这样的孩子并不是多动症,也不是智力或生理问题,而是感觉-动作系统出现了问题,是训练不足而出现失调。
这种症状被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
01
浅谈感觉统合
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多动、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等性格障碍而头疼。
过去,有的人将这些问题诊断为多动症,给孩子吃药、打针等,但效果甚微,还可能造成某些后遗症;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有意不听话,对孩子又打又骂,造成孩子的身心创伤。
年,美国的心理学家爱瑞斯首先发现了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出现上述症候群,并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需要进行感统训练来加以矫正。
经过科学家的大量临床心理研究发现,相当数量的儿童出现的上述问题,是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统合的障碍。
因为人体各部分器官都是通过感觉系统与外界接触,向大脑传递感觉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有效组合,指挥人完成各项活动。
当这一系统由于发育或其他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时,就会出现上述行为问题。
02
感觉统合和众多能力相关
感觉统合是一个“接受来自于身体或环境的感觉讯息、大脑将之组织整合并且告诉我们应该该做怎样”的行为,这是一个很基本的功能与能力。
基本的能力不好,那么相对于高阶的能力,如:情绪、注意力、自尊心、自我调节等,自然就会不好。
感觉统合有着阶层理论,孩子的感觉是一阶一阶的成长下去。如图所示:
上图便说明了,孩子有了基本的能力,才会有下一次的发展,所以我们看到自尊、自信等能力,是很高阶的能力。
在感觉统合训练中,我们不会处理这样的问题,而是通过改善孩子的基本感觉处理问题,进而改善高阶能力。
有了第一次的统合,统合好了第二次的统合才会发展成熟,慢慢的才会进行到第三、四次的统合发展,这强调了孩子的基础感觉讯息处理。
02
感觉统合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感觉统合是学习其他能力的基础,比如,一个简单的吃饭的过程,我们调动了不同的感觉管道来接受讯息:
视觉告诉我们椅子的距离;
嗅觉告诉我们饭菜好香啊;
前庭觉告诉我们在移动的过程中重心的转移;
本体觉告诉我们手该怎么拿碗,怎么摆到正确的位置;
触觉告诉我们已经坐在椅子上了。
这些看似复杂的过程,对于我们来说很简单,甚至不会意识到这个过程。
但是对于一些感觉统合障碍的孩子,却是困难重重:
触觉不好,那么我拿不到碰到的东西,我无法清楚的知道我坐在椅子上,不知道筷子勺子拿得好不好......
前庭觉不好,在我站着到坐着的过程中,我无法知道该移动多少,我是否坐得正.....
本体觉不好,不知道我的手该怎么拿碗,要用多少的力道拿碗拿勺子......
这里呈现出的只是吃饭这个最基本的活动,此外,感觉统合障碍还表现在方方面面:
除了上面的问题以外,还会有后面衍生的问题:
课业能力、注意力、情绪安全感、与他人的良好关系、自我安慰、自尊心、自我保护、自我调节、社交技巧、说话与语言技巧、视知觉能力......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独特之处和可爱之处。即便他看起来很糟糕,但也有无限可能的地方,而感觉统合训练可以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到时候TA还会发挥出让家长意想不到的潜力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