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聋是指由年龄的增长而引起听觉器官的衰老和退变所导致的听力下降。早期多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能听到声音但听不懂,交流起来比较困难,记忆力差,有的还会伴有持续性耳鸣等。
由于早期的老年性聋患者还能进行日常交流,讲话时稍提高我们的音量,老年人还是能听清楚。但是这种听觉与言语识别能力的下降趋势容易被忽视,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干预,久而久之,老年性聋带来的危害不仅仅只是听力下降的危害,还会出现以下情况:
定位能力差
水平声源定位需要依靠声音到达双耳产生的时间差和强度差来进行判定,由于老年性聋的听敏度降低和时间处理能力减弱让这─精细功能产生障碍。
比如,声音传入老年患者耳朵,他分不清是从左侧传来还是右侧传来,若老年人独自上街买菜、过马路,后方有车时老人会分不清车来的方向,很容易发生危险。
孤独感增强
由于听力下降,老人与家人朋友沟通时需要大声说话或重复言语,这样会增加双方的交流疲惫感,容易引起人际关系紧张,对老人的人际交往产生严重影响。
当老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下,会产生极大的孤独感和脱离社会的错觉。除此之外,还会造成出行不便等一系列问题,降低老人的生活质量。长此以往,会增加老人的偏执、抑郁、焦虑等异常情绪。
大脑认知功能减退
早期老年性聋患者可能会比同龄听力正常者表现出更差的认知能力,如思维活动变慢、知觉想象能力匮乏、空间觉察能力欠缺等。
研究发现老年性聋患者的年龄、听力损失程度、言语识别能力与认知功能显著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高于老年听力正常者,与正常听力的老年人相比,有30%~40%患有老年性聋的患者认知能力下降加快。研究表明认知障碍程度与个体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呈线性相关,老年性聋还与老年痴呆密切相关。
记忆力变差
老年性聋患者的记忆力变差与认知功能减退相关,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记忆障碍,表现为工作记忆功能受损,而认知能力如记忆力和注意力协同中枢言语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老年人在噪声下言语理解的程度。
老年性聋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发展具有隐匿性及渐进性的特点。听力损失是不可逆的,目前没有任何疗法能够治愈老年性听力损失,但我们可以通过早期筛查和诊断,能及时选择合适的干预方法,比如佩戴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从而降低由耳聋所带来的听觉、认知、心理等方面问题的发生。
老年性聋该如何预防与干预呢?
01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这些疾病可能造成耳蜗结构和功能反复损害、内耳及大脑中枢低氧,从而影响整个听觉通路的神经冲动传导,造成缓慢进行性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
0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均衡摄入机体所需营养,避免食用过多的脂类食物。戒掉烟酒嗜好,吸烟可致尼古丁中*,饮酒可引起酒精中*,都能直接损害听神经。
03
坚持运动,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量
坚持慢走、健身操、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不仅能够增强自身免疫力,同时还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进而改善耳内血液供应。
04
避免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不仅会使儿童和成人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导致听敏度下降、听阈升高,而且还会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05
保持愉悦心情
老年人血管弹性差,情绪激动很容易导致耳内血管痉挛,引发听力下降。特别是老年人血液黏稠度高,更会加重内耳的缺血缺氧,致使听力下降。所以保持好的心情才能更好地预防老年性聋。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扫码识别
一键预约听力服务
逻辑声听力门店营业时间
早上8:30——下午5:3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