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由于睡眠环境不当引起的睡眠问题占到宝宝总睡眠问题的30%以上。而90%的父母都没有意识到睡眠环境的重要性。
很多家庭遵循传统的新生儿护理习惯:将3个月以内甚至6个月以内的婴儿长期生活在安静昏暗的卧室,殊不知,这样的环境不仅给宝宝的睡眠造成了困扰,也极大得阻碍了他们睡眠能力的发展。可能导致宝宝越大越难睡的现象。
影响宝宝睡眠环境的十大因素包括:睡眠环境的一致性、睡眠地点、空间大小、声音、光线、温湿度等。
因素一:睡眠环境的一致性
在睡眠环境中最重要,却被最多人忽视的一件事是:睡眠环境的一致性。宝宝入睡后发现环境跟入睡前不一致,就会警惕性觉醒、变得非常不安,并努力寻找入睡前的环境。
宝宝需要奶睡,原来是睡眠环境不一致惹的祸!
案例:很多奶睡的宝宝睡着后,妈妈将宝宝放到床上,但每次宝宝醒来后都会大哭,一定要奶着才肯睡,并且奶睡的时间比之前还要长。
分析:这是因为宝宝在入睡前明明记得自己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含着妈妈的乳头,特别温暖安全。可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来到一个黑乎乎的房间里,妈妈也没有抱着自己了,含在嘴里的乳头也不见了。这种感觉特别惊恐。
如何保持睡眠环境一致性?
(一)入睡前要尽量少的奶睡、抱睡、摇睡,避免入睡环境不一致,破坏宝宝的安全感。(二)如果宝宝已经在妈妈的怀抱里、车里或者其他地方睡着了,妈妈不得不把宝宝放到床上,建议提前告知:
入睡前告诉宝宝:你睡着后,妈妈会把你抱到你的小床上睡。宝宝睡着的状态下,妈妈在抱起前温柔的告诉宝宝:来,妈妈抱,咱们去你的小床上睡呀。
(三)如果宝宝在睡觉中途醒来,身体没有出现严重不适或者情绪失控,妈妈尽量不要立刻抱起宝宝,避免睡眠环境出现较大的变化而产生更加难哄的情况。
妈妈可以先陪伴在宝宝身边,用声音、轻拍等方法来安抚宝宝。当宝宝从床上被抱起时,不仅睡眠环境发生了变化、宝宝的睡姿、体位也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就会让身体紧张、触觉敏感的宝宝不适应,进而将身体警报系统立刻调节到最高级别,可能出现更加难哄的情况。
因素二:睡在哪儿
宝宝到底该睡在哪里?是妈妈的怀抱?家里的沙发?汽车的安全座椅?……
最好是睡在婴儿床上、或者选择与妈妈的大床并在一起的婴儿床,这样的方式安全隐患最小。爸爸或妈妈不用担心压到宝宝,不仅照顾宝宝方便、妈妈睡得安稳,而且同睡的爸爸可以协助妈妈一起照顾宝宝。
当然,妈妈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亲密育儿的母婴同床,不仅方便照顾宝宝,还可以让宝宝更加有安全感。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妈妈可能会因为担心压到宝宝而睡不踏实,爸爸可能也需要配合睡在地板上等。因此,如果选择母婴同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让宝宝睡在爸爸妈妈中间,而是尽可能睡在爸爸或妈妈的一侧。尽量避免宝宝睡在特别松软的物体上,比如枕头、棉被、豆袋靠枕、柔软的填充玩具等。避免宝宝把脸埋入导致口鼻呼吸不畅,产生意外。不要让宝宝和爸爸妈妈合盖同一床棉被,而是选择宝宝专属小睡袋,防止宝宝被大人厚厚的棉被压着、出现捂住口鼻的情况。
因素三:声音
胎儿在子宫内有接近90分贝的声音。听觉敏感的新生儿习惯妈妈内脏血液流动的大分贝环境声音,出生后可能无法马上适应与子宫完全不同的世界。因此,有些宝宝睡觉时,只要正常的说句话,宝宝都可能被惊醒。
有些妈妈误以为:新生儿就是需要一个极度安静的环境。只要宝宝一睡觉,家里就启动静音模式:全家人不准说话、走路都是猫步、什么都不能做。
其实宝宝睡觉时,在白天和黑夜对声音的要求不同,白天需要正常的生活噪音,而夜晚要保持绝对安静。
有些宝宝一出生就可以适应全新的睡眠环境,但是更多的新生儿需要1周甚至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一般来说,宝宝需要1-2个月适应新环境也是正常的。妈妈不用过于担心。宝宝睡觉时尽量使用白噪音,让它迅速镇静、安然入睡。
因素四:光线
白天宝宝睡觉时,如果室内环境很暗,不利于宝宝形成昼夜交替的生物钟,容易出现昼夜颠倒的现象,造成白天呼呼大睡、晚上起来玩。
所以,白天宝宝睡觉时适当保留一些光线,让它感受到,这是白天小觉,不会睡太久。夜晚睡觉时建议室内拉上遮光窗帘、保持绝对黑暗,帮助宝宝睡得更安稳。
对于无法适应白天光线的月子里宝宝,用有一定透光度的纱帘来调节光线,缓解不适。更重要的是,白天在宝宝醒来后带他们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帮助宝宝尽快适应白天的睡眠环境,营造昼夜有别的光线环境,促进宝宝生物钟的形成。
因素五:温度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宝宝觉得最舒服的温度是18-22度。当然,国内一般不会把温度调到这么低,但是也不建议超过26或27度。
夏天能给宝宝吹空调吗?当然可以!不用担心吹空调会让宝宝生病。适当吹空调、保持合适的室温,在开空调后每2-3小时换气通风,可以减少宝宝生病和中暑的概率。
想知道宝宝凉不凉,摸宝宝脖子和脊柱交界的三角区,只要这个区域不潮湿、不冰凉就可以。手和脚是宝宝的散热部位,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凉凉的。
因素六:湿度
胎儿在妈妈的子宫里适应了非常潮湿的环境,如果出生后环境过于干燥,可能会影响宝宝睡眠。
通常建议55%的空气湿度最适合宝宝。
当然,湿度过大也会干扰到宝宝的睡眠。比如,南方“梅雨季节”来临也会导致很多宝宝出现睡眠倒退。触觉敏感的宝宝会因为床单、被子、睡衣太潮湿而不舒服,从而表现为睡不好的情况。这时候,一台抽湿机或烘干机是妈妈的救星,睡前帮助宝宝烘干衣物和床品,可以让宝宝睡得更好。
因素七:气味
婴儿的嗅觉非常敏锐。对于宝宝来讲,房间的异味并非成人闻到的臭味、难闻的味道,不熟悉的味道就属于异味!嗅觉敏感宝宝对陌生味道非常抗拒和警惕,进而影响到睡眠。
建议勤通风换气,健康的空气对宝宝大脑发育和呼吸系统都很好。开空调的时候也尽量保持每2-3小时换气一次。
因素八:衣物
宝宝睡觉的贴身睡衣、床单、被子、妈妈的怀抱、安抚奶嘴、纸尿裤等,给宝宝带来什么样的触感都是非常重要的。触觉敏感的宝宝,对纸尿裤的要求非常高,不舒服就影响入睡。因此,要给宝宝选择干燥、柔软、温暖、透气的衣物。
夜醒多半因为衣物太多、宝宝太热!
如果宝宝入睡半小时后开始手舞足蹈、哼哼唧唧、蹭头或满脸通红,很大程度是因为太热。在保证最合适温度下,婴儿最好穿着长款婴儿睡袍,不需要穿裤子,让宝宝感觉舒服又方便换尿布,而且尽量不要给宝宝戴帽子和手套。
因素九:空间
每个宝宝的内耳前庭穴发育水平不同,对空间的喜好也不同,一些宝宝更喜欢大而明亮的空间,而另外一些宝宝更喜欢小而温暖的环境。原则上,避免让宝宝睡在阴暗、潮湿、杂乱的房间。
因为宝宝不能很快适应新空间,因此尽量不要频繁更换居住的房间。当宝宝的感官能力处理不了这种变化,就会出现睡得晚、睡前哭闹、夜醒等行为。
因素十:安全
任何时候睡眠环境的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突发性婴儿死亡综合症是导致1岁内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那么,我们应如何帮助远离意外:
选择合适的睡眠地点,不要在卧室吸烟或放置其他有*物品。如果使用婴儿床,需要选择结实的床垫、材质舒适的床上用品,不要堆放其他物品,最重要的是婴儿床四周栏杆足够高,避免宝宝扶站摔倒隐患。选择合适的睡眠工具,比如睡袋,避免睡袋里的宝宝把背蜷缩成C字,防止宝宝在睡袋里口鼻被堵住,降低宝宝窒息或受伤风险。选择合适的同床者,及时发现宝宝动态,在宝宝醒来后及时发现宝宝的需求、并及时安抚,还肩负着宝宝睡眠安全重任。(不太建议宝宝跟以下几类人同床:极度疲劳的人、过度肥胖的人、生病吃药需要很多睡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