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网讯(记者杨丽通讯员赵慧贤冯巍)很多人因为酒精而眩晕,但有些人却因为一颗小“石头”,稍微动一下就会像坐过山车一样天旋地转。60多岁的王女士,一天夜里起床去卫生间,突然感觉头晕,躺下也有恶心、呕吐感,这低头或抬头就突发的眩晕,让她无比焦虑。
为此,她辗转数家诊所、医院均检查正常,偶然间她看到一篇关于“耳石症”的科普文章,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来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
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赵慧贤,经过眼震电图和平衡实验后,确诊王女士为耳石症,在赵医生的指导下,做了几个简单改变体位的动作后,王女士发现无论怎样动头部眩晕都神奇地消失了,原来是用耳石复位手法进行了治疗。
什么是耳石复位法?
耳石复位手法是目前治疗后半规管耳石症最常用的手法。该手法通过依次改变患者头位,使耳石在重力作用下移动,从后半规管排出,恢复原位。
耳石症是人耳朵长出的石头吗?
耳石症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石头,而是一种碳酸钙结晶,长在内耳的平衡器官(既球囊和椭圆),它与生俱来,自出生便伴随着我们。
正常情况下它维系着我们人体的平衡,耳石平时‘‘居住’’在耳石器官中,肉眼是看不到的,在纤维镜下可以观察到。它与蛋白质混合在一起组成耳石膜,附在毛细胞的粘液毯上,当椭圆囊斑上的耳石颗粒脱落,这些耳石颗粒随着患者头位方向的移动,受重力作用发生一定的位移,会使患者产生眩晕。
影响耳石脱落的因素
/p>
(1)年龄:通常40岁以后高发,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呈上升趋势。
(2)性别: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1.5~2倍,尤其更年期及之后导致的缺钙。
(3)生活习惯和情绪:劳累、熬夜、焦虑、精神压力大。
(4)导致小血管供血障碍的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
(5)其他耳部疾病诱发:突发性耳聋,前庭神经炎,耳部外伤。
(6)意想不到的潜在诱因:耳朵受到震动(如洗牙),长期固定的睡觉姿势(重力因素导致脱落)。
刘鑫国耳鼻咽喉科主任复位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根据以往的临床经验总结,复位治疗之后,我们建议患者注意以下几点,避免意外受伤、降低耳石症复发率。
1.复位后,有可能短暂失去平衡,注意防范跌倒。
2.复位后数小时内不要过度抬头或低头,避免复位回到前庭腔的耳石重新脱落回半规管。
3.复位后1周内避免头部剧烈活动,以及避免可能造成头部剧烈运动的行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