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范博士讲科普眩晕篇石头记 [复制链接]

1#

清明节假期第一天,早上醒来被窝里看微博,看见有医疗圈的朋友在微博里说在写科普作品“***病传”,以疾病为第一人称写来,感觉笔法很亲民,通俗易懂。想起我们眩晕专业临床最常见的眩晕疾病----“耳石症”经常被大家误解,连一些医生朋友如果不是眩晕专业的对此病也是非常迷糊,更不用说普罗大众了。而耳石症导致的眩晕发作起来又非常痛苦,患者甚至产生恐惧。如此一个良性疾病却严重危害了我们的健康,甚至导致慢性焦虑,出现终身损害,这就是非常让人痛心和着急的了。琢磨着怎么也能通俗的写写这个非常常见的疾病呢?近期正有闲暇品读《红楼梦》,感受这部巨著每一次阅读都带来不同的震撼。如此,大脑皮层的回路碰撞就产生了一个科普的题目---石头记,对啊,《红楼梦》又名《石头记》,耳石症被大家误解的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认为耳石就是外耳道的耳垢,并且不理解怎么人的耳朵深处还有石头啊。所以感觉这个名字还是容易让人产生正确的第一印象的。如此写来也许会易懂些,也以此一篇小小的医学科普“石头记”向伟大的《红楼梦》致敬。

先说一下我们耳石的名字由来,皆是因为我们本质就是碳酸钙结晶,所以叫做“石”的确名副其实;我们居住在内耳里面的球囊、椭圆囊的耳石膜上。球囊、椭圆囊就是耳石感受器的末梢感受器官,有了耳石的帮助才能让人在头部做直线运动、或者在重力方向改变位置时,会被球囊、椭圆囊内的前庭感受器感受到,并形成冲动信号传递到大脑,让大脑形成对头部移动的精确认识。所以我们耳石是有重要作用的。

我们耳石也是需要新陈代谢的,正常情况下是保持着耳石脱落和吸收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在人体里一点都不稀罕,比如血液啊、脑脊液啊,都是保持产生和吸收的循环平衡的。但是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导致脱落增多而吸收降低,那么我们耳石就会脱落出现在内淋巴液里。而在解剖上球囊与椭圆囊有一个小小的管道连接,椭圆囊与三个半规管是直接相通的,所以我们从椭圆囊脱落下来就非常容易进入半规管内了。这里要说一说,都有什么情况会导致我们耳石脱落大于吸收:比如外伤、剧烈的体育活动导致耳石脱落;退行性病变以及内淋巴液酸碱度改变;钙浓度改变;骨质疏松;内分泌改变;长久的卧床;内耳疾病;小血管疾病;等等,都可以出现耳石的脱落增加。这就是我们耳石症的病因了。当然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不明原因的情况,还需要医学家、生理学家以及患者朋友们一起努力去发现。

那么为什么我们耳石进入半规管就成了疾病呢,叫做“耳石症”呢?因为我们去了不该去的地方,也就是说我们本来是呆在椭圆囊、球囊里的,如果去了我们的邻居半规管家就麻烦了。先来看一看半规管家的情况吧。半规管在双侧内耳共三对,分别叫做前半规管、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这三对半规管在每一侧的内耳里都形成相互垂直的三个面,里面充满有内淋巴液,这样当头部在任何一个平面做旋转运动时就会引起相应的半规管内淋巴液的移动,然后移动的淋巴液就刺激半规管一端的感受器产生兴奋或抑制信号,传导到大脑就可以感知到头部是在那个平面上产生了多大幅度的旋转移动了。

当我们耳石脱落进内淋巴液后就出现问题了。因为我们耳石的密度远大于淋巴液的密度,就像是沙子落进了胶水里一样。当人的头部在做相应半规管平面的旋转运动时,内淋巴液因为我们耳石的存在再产生的对半规管壶腹的刺激强弱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了的刺激信号传导大脑,那大脑皮层就产生了与实际的头的转动幅度不相符的信号。比如本来头部只是向后躺倒床上,因为后半规管里我们耳石的存在就产生了非常大的刺激,让大脑形成头部做了很强的旋转动作一样。患者就出现天旋地转、甚至像做过山车失重了一样,想一想如果只是想向后躺倒床上的动作,现实中头部只是在一个约90度的运动,但是却在大脑产生严重剧烈的旋转或掉落感、失重感,那是非常可怕的感觉。一般患者都是非常恐惧,甚至喊叫,也有不小心跌倒的。可以理解成本来半规管里内淋巴液质地均匀、风平浪静,温和的应对各相应平面的头部旋转,但是因为我们耳石的加入在原本风平浪静的内淋巴液里增加了质地更大的凶恶的耳石颗粒,那再流动起来对感受器(壶腹嵴)的冲击就非常大了。

这就是我们耳石溜到我们邻居半规管家的结果。临床上就叫做耳石症,学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了。

所以耳石症产生的过程并不复杂啊。治疗方法自然就是让我们耳石颗粒回家即可。可是半规管很有意思,虽然叫做管,但是只有一端可以让我们溜进去,也就只能原路返回才可以。所以出现耳石症以后,临床医生为了发现我们耳石颗粒是去了那个半规管会做变位试验。就是按照三对半规管的解剖位置来改变头部的位置,这样就可以诱发出我们耳石颗粒到底藏在那个半规管里了。这里要说一说啊,我们耳石颗粒非常小,又是在内耳的深部,当然现在的科学技术还没有办法形成可视信号让耳石颗粒清晰现形。医生另辟蹊径那就是通过眼震的观察来推断。眼睛是观察内耳深处前庭功能的窗口。不同半规管内耳石颗粒会在不同变位试验时产生不同的眼震形式。医生就是通过这个通路的联系判断我们耳石藏匿的半规管的。

发现了我们耳石的藏匿之处,那么就按照这个半规管的解剖位置改变头位让我们耳石颗粒顺原路返回椭圆囊就可以了。这就是临床上说的耳石症的复位治疗。

这样的治疗方法多数情况非常理想,我们被按照原路溜回到椭圆囊,患者会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也会有残存在半规管内的没能回来的,还需要反复复位。也有我们耳石颗粒不是规规矩矩去一个半规管,可能同时去了两个半规管,那么复位就困难一些,甚至会继续从一个半规管再串门到另一个半规管。所以,会有复位后仍不能完全好的,也是不要灰心,可以再次复位,算是我们耳石颗粒想继续流浪吧,医生会帮你继续复位或者采取其他办法的。当然也有部分情况就是可以由内淋巴液慢慢吸收。对于患者来说,还需要注意避免诱发耳石症的原发病,就像前面说的导致耳石脱落大于吸收的情况。对于影响前庭功能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前庭康复锻炼。这样我们耳石才能规规矩矩呆在耳石器内耳不会到处溜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