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
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
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由此带动陪诊师等新职业涌现出来。
目前,
陪诊师在青岛、北京、上海、广州、西安
等多地发展起来,
提供陪诊服务的既有个体陪诊师,
也有相关照护中心的职业陪诊师。
那么陪诊服务具体都做什么?
真的能为患者提供便利吗?
近日,
早报记者跟随职业陪诊师
郭女士体验她的陪诊工作。
陪诊师郭女士帮客户挂号。
陪诊一般做些什么
“陪诊不仅仅是排队挂号、帮忙拿药、陪着看病这么简单,陪诊提供的是个性化专业服务,因为顾客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接触的都是需要照顾的人,如果不投入感情是不可能做好的。”
今年3月刚刚踏进陪诊师行业的
郭女士跟记者说。
上午8点50分,
医院排队取号。
“今天这个单子是帮忙代取药,客户患有帕金森,但现在人在黑龙江,对于他们来说,过来取药的成本太高,这才从网上找到了我。”
郭女士盯着手机上客户发来的信息,
脚步没有停下。
办好就诊卡,
郭女士马不停蹄赶往门诊。
“医院都在推进智能化就医服务,但部分老年人不会网上挂号和智能支付。”
郭女士说,
医院人工窗口排长队的场景。
医院,
挂号、检查、取报告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
不熟悉情况的就像是在迷宫里一样。
10点37分,
挂号、缴费、取药、装袋、邮寄
所有流程全部走完。
“任务完成!”
郭女士也放松下来,
与记者谈起了入行经历。
今年30岁的郭女士是山西太原人,7年前从老家来到青岛。她从今年3月份开始做陪诊师。“我最开始对这个职业有认知,是通过短视频,那时刚刚从上一份工作辞职,正好在寻找新的工作方向。”郭女士告诉记者,医院看病,能深医院后的无助和无奈。
客户主要是什么人
做陪诊师两个月以来,
郭女士已经总结出了一些规律,
比如接到最多的单是
“孩子给父母下的单”,
“下单的是年轻人,
看病的却是老年人,
老年人自然而然
成为我们主要的服务对象。”
“之前有一名陪诊的患者让我印象非常深,来自泰安的李叔叔在青岛打工,他的孩子有事无法陪伴,便从网上找到我,并叮嘱不要和父亲说是陪诊师,就说是朋友。”郭女士告诉记者,“其实我很理解,我父母那一代人都比较节俭,如果知道是花钱陪诊,他们一定会心疼不已。”
郭女士介绍,
陪诊的客户主要是老年人,
因为儿女忙于生计、无暇抽身,
他们的关切
只能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来体现。
此外还有外地人、孕妇儿童、
行动不便的人士,
还有少数年轻人
无法忍受一个人看病的孤独,
也会选择陪诊。
陪诊怎么收费
“我们全天收费元、半天元,也可以按小时收费,每小时50元。如果是代取药、代跑腿,每次是80元。”
据郭女士介绍,
“经常看到网上有人说
陪诊师月入过万什么的,
其实并没有那么可观的收入。
几天没有一个单子,
这种情况也很常见。”
郭女士说,
“陪诊师绝不是能一夜暴富的职业,
说到底,赚的是辛苦钱。”
记者采访了岛城几名陪诊师,
他们背后的故事有温度、有感悟。
他们的“陪伴”,
让“孤独就诊者”不再孤独。
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故事
↓↓↓
帮客户隐瞒病情
大鹏帮客户问诊。
原来是一名办公室文员的大鹏,
在网络上发现了陪诊师这一职业后,
毅然辞职加入了“爱馨陪诊”团队,
成为了一名职业陪诊师。
“有一天凌晨两点,我在网络平台上收到了一个消息——可以陪诊吗?本来我以为这一单跟其他订单没什么不同,但后续的聊天让我禁不住难过了好久。”大鹏回忆道,这名客户袁女士(化名)身在国外,她是为青岛的母亲下的订单。
“我母亲并不知道自己患的是癌症,
她只知道自己需要隔段时间
去医院进行‘保养’治疗。”
袁女士与大鹏交流着,
“一定不要告诉我母亲实际病,
请求你陪诊的时候
提前进去跟医生沟通一下。”
医院挂号、缴费、打印报告等业务。
大鹏接到这个订单后,
医院陪着袁女士的母亲就诊。
自己先跟医生沟通
医生充分理解
并帮着一起“隐瞒”
在陪着做完放疗后,
他将医生的嘱托跟注意事项
一一发送给袁女士,
好让远在国外的她能够安心。
“患者也在‘治愈’着我”
王岩(化名)今年刚刚22岁,
她患有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
——米尼尔综合征,
突如其来的眩晕、呕吐
时常让她措手不及。
“王岩最开始加我联系方式时,只跟我说只是以备不时之需。”大鹏告诉记者,在后来的聊天中他了解到,王岩患有米尼尔综合征,目前属于三期,属于严重的内耳疾病。
有一天上午10点左右,
王岩给大鹏打来了
“现在方便陪诊吗?我发病了,
现在头晕目眩不能移动,
你方不医院?”
大鹏赶紧出门,
15分钟后到达了王岩家。
“一进门时,是王岩妈妈给我开的门,当时我脑海还闪现了一下——家里有人,医院?”来不及多想,大鹏打车医院急诊。王岩情况逐渐稳定后,在输液区给大鹏讲述了她的故事。
大鹏帮客户办理挂号。
原来王岩的父亲从小就有高度近视,
随着年龄增大,
眼睛病变越发严重,
已经到了看不清脚下的路,
平日很少出门,
年初刚做了手术。
母亲也身患残疾,
平日里只能在家帮着做做饭,
其他工作没法完成。
即便这样,王岩既没有被疾病打倒也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护士,但是高考失利,与护理专业擦肩而过。”王岩说,现在的她只要有空闲时间,医院做护工、当保洁,尽可能多地接触医疗行业,“这样也算离着自己的梦想更近一些吧。”前段时间,王岩还志愿参与社区抗疫工作,为社区核酸检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大鹏告诉记者,
“其实陪诊师这个行业经常需要心理建设,
医院太近,
看到的人间疾苦就越多。
但是他们内心的力量时常‘治愈’着我。”
跟客户处成了朋友
1年出生的唐女士来自一个“军人世家”,从今年3月份开始接触到陪诊师这个职业。
今年11岁的小玥(化名)是唐女士入行以来接到的第一个客户。
“她是烟台人,
去年突发急性肝病,
医院住院近两个月。”
唐女士说,
她接触到这名小朋友时,
病情还不算稳定,
每过20天需要复诊一次。
“她妈妈选择的是‘代问诊’服务,
他们在当地做好相关检查,
将检查结果发给我,
我再拿着检查结果
帮忙找主治医生调整用药,
记录医嘱,
再将下一次复诊需要检查的项目发给客户。”
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
唐女士帮助小玥“复诊”了5次。
“从第一次的代问诊,到现在刚刚结束第五次服务。小玥的病情不断好转,医生开的药越来越少,每次听到医生说‘有好转’,我真的非常替小玥感到高兴。”唐女士说。
小玥身体在一天天恢复,
唐女士也更加明白了
自己职业的意义,
是帮助更多人在生病中,
最虚弱的时候,
得到陪伴与慰藉。
看了陪诊师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
留言说说吧~
来源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徐小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