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能够自由呼吸,是那么幸福全省终末期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得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记者柯静通讯员王蕊胡枭峰

“这几天,太阳正好,我天天出去打太极,跳广场舞,每天感觉时间都不够用。”电话那端的老顾中气十足,大家都不会将他与终末期肺病患者联系在一起。年8月,在浙江大医院肺移植中心,安吉人老顾是科室成立后的首位患者,他接受了单肺移植手术。手术后,他宛若新生,“从未觉得能够自由的呼吸,是那么幸福。”

这五年,不止对老顾是重生的五年。这五年中,我省肺移植领域的快速发展,更让很多终末期肺病患者看到了新生之光。12月26日,由浙大一院发起的浙江省肺移植联盟在杭州正式成立,来自全省各地市的70余家医疗机构首批加入联盟,该联盟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全省肺移植学科快速、规范发展,提升全社会对肺移植的正确认识。

每天时间都不够用,他们都迎来新生

老顾从事过油漆工和加油工,几年前,他出现咳嗽和胸闷症状。“医院医生说我是间质性肺炎,但我也没当回事。”

随着年岁的增长,老顾胸闷气急的症状越来越明显了。“在家我只能靠制氧机活着,拖着一根10多米的吸氧管,稍微走一点路就透不过气,就像浑身挑着两三百斤的重担。”老顾说。

长期的呼吸衰竭,导致老顾瘦骨嶙峋,体重一度只有80多斤,“有好多次,我都想从楼上跳下去。”老顾说。年,老顾因为呼吸衰竭,住进了浙大一院肺移植中心,他的面前只有一条路——肺移植。

幸运的是,当年8月,老顾等来了与他匹配的爱心捐献肺源。三个小时的手术后,在浙大一院肺移植中心主任韩威力的主刀下,老顾重获新生。“医院的几次复查,都是我自己坐着公交车来的。今年检查指标也都挺好。”康复后的老顾成了肺移植义务宣传员。他说:“如果没有爱心肺源捐献和浙大一院的肺移植团队,我现在的日子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所以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肺移植。”老顾笑着说,我现在最烦恼的就是胃口太好,医生说要我晚上管住嘴,但我每天打太极,广场舞,消耗挺大,必须得吃饱才有力气吧!

至今,韩威力清晰记得老顾义无反顾决定手术的样子,那种出院时爽朗的笑声,深深刻在他心里。在老顾之后,韩威力和团队碰到了许许多多靠着呼吸机生活的终末期肺病患者。阿华(化名)30岁时换了心和肺,如今在广东开了一家服装店,开启人生新篇章;唐大伯72岁时换了肺,如今轻松日行2万步,徒步、旅游,生活多姿多彩。新生在此开启。

龙头学科引领全省肺移植走上发展快速路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胸外科医生,韩威力太了解终末期肺病患者的痛苦。有的甚至24小时离不开氧气,没法下床走路活动,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进行肺移植成为其唯一治疗手段。

从年6月1日浙大一院肺移植科成立至今,经过5年的发展,肺移植年手术量保持全国前列,肺移植团队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目前浙大一院开展肺移植手术总计74例,其中单肺移植47例,双肺移植30例,心肺联合移植1例。围术期生存率97.1%,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年围术期死亡率为全国最低。

所以,如何将经验与全省同道共享,一起解决攻克终末期肺病治疗难题,成为这个龙头学科团队的责任与使命。

韩威力坦言:肺移植在我国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不仅在患者中的知晓度低,甚至连国内很多医疗同行都对它没有足够深刻的认识,很大一部分患者错失及时有效的治疗机会。这是成立这个肺移植联盟的初衷所在。

该联盟依托浙江省内唯一肺移植专科——浙大一院肺移植科的技术、人才和设备优势,以管理和技术为纽带,旨在加强浙江省内区域医疗资源整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并医院和专家的特长,在学科共建、人才培养、医疗合作、医学教育、学术研究等方面开展全面协作,共同探讨新型终末期肺病诊疗模式。

“联盟将为全省肺移植工作搭建平台,推进临床工作、科研学术等深层次交流,培育规范化肺移植团队,推动肺移植事业规范化、同质化发展,提高浙江省终末期肺部疾病的诊治水平。”韩威力说。

干在实处这五方面要重点抓

据悉,浙江省肺移植联盟运行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挂靠在浙大一院肺移植科,由该院肺移植科主任韩威力兼任办公室主任。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韩威力主任透露,接下来,联盟将在科室建设、分级诊疗、人才培养、技术输出等方面开展具体工作。

在科室共建方面,浙大一院肺移植科充分发挥牵头和引领作用,根据各联盟成员单位具体情况,采用派遣专家、培训指导、专项进修等多种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适宜技术与管理技术的共享和下沉,共同完善肺移植学科建设。

在分级诊疗方面,逐步建立联盟内终末期肺病转诊机制,畅通双向转诊渠道。为患者提供一体化、便利化的连续性服务。

在人才培养方面,定期举办各类终末期肺病诊疗核心技能培训班,包括肺终末期肺病内外科医师培训、肺移植师资培训、肺移植护士培训、康复护理师培训等,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网络教学、现场培训等)为成员单位培养医疗人才。

在技术支援方面,将逐步创建终末期肺病的内外科诊治标准和规范,并在联盟成员单位内推广实施,已期达到同质化管理目标。

另外,联盟还将搭建智慧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技术,统筹推进浙江省肺移植联盟相关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浙江省肺移植联盟内诊疗等信息共享,促进远程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

永攀医学高峰守卫健康浙江

站在年年末,在全面建成小康和十三五的收官之际,回望过去,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定格了伟大的抗疫精神,见证了浙江卫健体系的从容应对,医院学科的高度。

12月22日,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代表浙江在全国“巡礼十三五迈向全民健康这五年”发布会上,介绍了浙大一院医学高峰建设取的突出成绩。其中,梁廷波特别谈到了高峰学科优势不断拓展。浙大一院拥有完整的器官移植学科群,年,肝移植总数超过例,肾脏移植超过例,小肠移植近40例。今年共开展小肠移植22例,列全球第一;肝移植例,列全国第二;肾移植例,连续10年进入全国前三,整体移植存活率全国领先。浙大一院也是国内开展大器医院,无论在移植数量、移植质量和种类上,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而肺移植的学科发展,更是浙大一院高峰学科建设的其中一个缩影。打造浙江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和“医学高峰”,更好地守卫健康浙江,造福平安中国是其要义。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浙大一院肺移植团队成功完成了全球首2例老年终末期新冠肺炎双肺移植手术,不仅挽救了患者濒死的生命,更是突破禁忌,改写肺移植指南,并在全球同行引起巨大反响。

肺移植团队总结终末期新冠肺炎肺移植围手术期经验,秉着挽救性、探索性、高选择、高防护原则,撰写了终末期新冠肺炎肺移植评估标准,发表于浙大一院《新冠肺炎防治手册》,登上NATURE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