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科技部公布“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本次入选项目完成时间为年12月1日至年11月30日,且绝大多数项目成果在《自然》、《科学》等国际顶尖刊物发表,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
其中,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马丁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研究所温晓东以及大连理工大学石川等合作开发的“实现氢气的低温制备和存储”,天津大学元英进、清华大学戴俊彪、深圳华大基因杨焕明等团队合作开发的“酵母长染色体的精准定制合成”等两大化学化工成果入围“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主任刘敏表示,入选的十大进展项目完成时间为年12月1日至年11月30日,绝大多数入选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等国际顶尖刊物发表,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被视为“重大突破”或“填补空白”。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举办,截至年已举办13届。研究进展由《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五家编辑部推荐,由两院院士、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学者经过初选和终选两轮投票选出。该项活动旨在加强对我国重大基础研究进展的宣传,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促进公众更加理解、关心和支持科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该项活动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传播工作的一个品牌,在科技界产生了良好反响。
为促进公众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基础研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当日在北京举办“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专家解读会”,邀请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向涛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张肇西院士等10位专家对十大进展进行了解读。
1
实现星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
“墨子号”卫星实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分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和彭承志研究组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等,创新性地突破了包括天地双向高精度光跟瞄、空间高亮度量子纠缠源、抗强度涨落诱骗态量子光源以及空间长寿命低噪声单光子探测等多项关键技术,利用“墨子号”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空间尺度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密钥分发速率比地面同距离光纤量子通信水平提高20个数量级。
相关研究进展分别发表在年6月16日《科学》[Science,():—]和年9月7日《自然》[Nature,():43—47]和[Nature,():70—73]
研究成果一经发表,随即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