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小部分复习总结
吗啡: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较低,首过现象明显,故常用注射给药。
其药理作用:中枢作用中有①镇痛②镇静③抑制呼吸---是吗啡急性中*致死的最主要的原因。④镇咳--但临床上多用可待因替代⑤缩瞳--针尖样瞳孔,毛果芸香碱和吗啡为缩瞳,哌替啶和阿托品为扩瞳。⑥催吐等等外周作用有①消化系统:诱发加重胆绞痛,阿托品可部分缓解;②心血管系统;③免疫系统。
其临床应用:①疼痛②心源性哮喘--吗啡禁用于支气管哮喘;③腹泻--止泻作用;④咳嗽
不良反应:一般反应、耐受性及依耐性---美沙酮为较好的脱瘾药物后期出现戒断反应则选择地西泮、急性中*
禁忌症:禁用于分娩止痛,哺乳妇女止痛、支气管哮喘、肺心病患者、颅脑损伤致颅内压增高患者、肝功能严重减退患者等等。
可待因可替换吗啡,用于干咳患者。
神经性干咳用卡托普利来进行治疗。
哌替啶的药理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①镇痛、镇静;②抑制呼吸;③其他作用;在心血管系统中和平滑肌中均有作用。
临床应用;镇痛---可用于分娩止痛时,临产前2-4小时内不宜使用;心源性哮喘;麻醉前给药;人工冬眠剂--氯丙嗪、异丙嗪和哌替啶共同组成。
纳洛酮是吗啡急性中*的解*药。
正性肌力药的药理作用:①增强心肌收缩力:又称为正性肌力作用,其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特点是:治疗剂量下可选择性地直接作用于心脏、心肌收缩时最高张力提高、加快心肌收缩速度、降低衰竭心脏心肌耗氧量的影响。②减慢心率:即为负性频率作用;③对传导组织和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④对心电图的影响的等等。
强心苷的临床应用:慢性心功能不全、心率失常。
不良反应:强心苷的安全范围小、有胃肠道反应、心脏*性--为强心苷的最严重的中*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若发生中*反应,应先停药,及时补钾和选择性用苯妥英钠和阿托品等等。
一线抗高血压的药物有:①利尿降压药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③钙通道阻滞药④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等等。
氢氯噻嗪为常见主要的抗高血压药。
卡托普利临床应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
卡托普利的不良反应:一般有低血压反应,建议从小剂量开始用药,长期用药可导致血锌降低,应适当补锌,会有神经性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一般停药后消失,可引起胎儿颅盖发育不全,生长迟缓等等
普萘洛尔也可用抗于高血压药物,但对于高血脂患者、糖尿病、禁食后或麻醉病人慎用,但伴有支气管哮喘,外周血管痉挛疾病患者禁用;伴有心力衰竭、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者不宜使用。使用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若突然停药则会出现“停药综合征”--即为反跳现象。
哌唑嗪有“首剂现象”
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药为硝酸甘油;变异型心绞痛的首选药为硝苯地平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降低心肌好氧量;改善心肌血液分布,增加缺血区供血;抑制血小板凝集和黏附,抗血栓形成。
硝酸甘油的临床应用: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呼吸衰竭及肺动脉高压。
不良反应:面潮红;反射性心率加快和长期使用产生耐受性。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为①解热、镇痛②抗炎抗风湿③防止血栓形成---小剂量可防止血栓形成,用于预防心肌梗死。
其临床应用:疼痛、发热、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防止血栓形成。
其不良反应:①胃肠道反应②出血和凝血障碍③水杨酸反应④过敏反应⑤瑞夷综合征---病*感染时慎用,可用对乙酰氨基酚代替。
禁忌证:胃溃疡、哮喘、血友病、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
高效利尿药--呋塞米中效利尿药--氢氯噻嗪低效利尿药--螺内酯
呋塞米的药理作用:利尿,扩张血管
其临床应用:严重水肿,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药物中*,高血钾症和高血钙症
不良反应:水和电解质紊乱,耳*性,高尿酸血症,胃肠道反应。
中效利尿药的临床应用:高血压;尿崩症;特发性高钙尿症和肾结石
不良反应:电解质紊乱,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加重肾功能不良,过敏等等。
糖皮质激素若长期大剂量使用会出现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一般使用小剂量疗法和隔日疗法来进行治疗。
青霉素G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我们应做到①详细询问过敏史②注射前必须作做皮肤过敏试验③应避免局部用药和饥饿时用药④注射液要临用现配⑤皮试及给药前应准备好抢救药品和设备⑥给药后应观察30分钟以上,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必须就地抢救,肌注肾上腺素,严重则要静脉给药,必要时给糖皮质激素,呼吸困难及时给与氧气或作气管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