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东方网」
心梗、脑梗、肺梗,这些地方“梗住”了,可要了命。比如肺梗,很有可能是因为发生了肺动脉栓塞,即肺动脉被血栓堵塞。
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日前,医院血管外科余波教授团队率先采用我国首款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肺动脉血栓清除系统,为数位大面积肺梗患者实施了肺动脉血栓清除术,填补了我国在急性肺栓塞腔内机械取栓治疗领域的空白。
血栓危害大
什么是血栓,它有什么危害?余波教授介绍,通俗地讲,血栓就是血液凝固,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从而堵塞了血管,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三点: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其中常见的诱因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长期卧床(脑卒中、瘫痪、下肢手术后等),吸烟、骨折等创伤因素以及妊娠、产后和恶性肿瘤及化疗患者。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环境的污染,血栓病人越来越多,特别是深静脉血栓引起的肺动脉栓塞导致的死亡病例逐年上升,为了引起大家对血栓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重视。
血栓所引起的肺动脉栓塞是导致急性死亡的原因之一。全球每年有超过万肺栓塞病例(50-/10万人),常规的抗凝和药物溶栓治疗为肺栓塞的基础治疗,可以控制轻中度肺栓塞患者症状的进展;但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无法提供快速、有效的治疗,并且出血风险高,即便患者幸存,也可能由于残余血栓导致肺动脉高压等后遗症,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针对这一痛点,临床亟需专用于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更有效的解决方案。现如今,医院创新性地运用原创肺动脉血栓清除系统解决取栓难题——只要在大腿上插入一根导管,就能“一网打尽”肺动脉里的血栓。
余波介绍,近期,团队已经连续为几名大面积肺梗患者实施了肺动脉栓塞支架取栓+血栓清除手术,这一装置在释放前被压缩得非常纤细,可以轻松地通过血管送到肺里的血栓部位,到达血栓部位后将它释放,它就会变成类似于鱼笼状的支架网,把血栓牢牢地笼在其中,再通过体外的牵引导丝,可以轻松地将血栓带出体外。用好这个“武器”,就基本掌握了抢救肺动脉栓塞的主动权。
不仅如此,它的创口非常小,只要在右腿根部有一个3毫米的小穿刺口,就可以顺利地将患者的肺动脉血栓全部清除,术后四小时患者就可下地活动,同时摆脱吸氧,更快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预防重于治疗
“对于一种疾病而言,永远是预防重于治疗。”余波说。
年10月13日,“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上海市积极响应国家*策并于年4月19日,正式启动“上海市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防治联盟”,该项目旨在进一步规范上海市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管理,通过构建防治管理体系,采取积极有效的风险评估手段,制定有效的预防方法和策略,规范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诊断与治疗,降低其导致的疾病负担,同时改善患者预后,保障住院患者医疗安全,推动本市整体VTE防治水平提升。
余波介绍,由于VTE的高发病率、高漏诊率及高致死率,建立防医院的重中之重。对每位住院患者进行常规而全面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及时筛选出高危患者,可有效预防及减少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防治首先在于防,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久站、久坐等,适当活动下肢,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其次大手术后等长期卧床者,应在床上进行下肢的主动活动、并作深呼吸和咳嗽动作;能起床者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血栓高危病人,可穿医用弹力袜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后,建立VTE防医院的重中之重。对每位住院患者进行常规而全面的VTE风险评估,及时筛选出高危患者,可有效预防及减少院内VTE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其次院内VTE的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手术治疗。在治疗VTE患者过程中,抗凝治疗作为基本治疗必不可少,其可抑制血栓蔓延、利于血栓自溶和血管再通,降低PE的发生率和致死率。
普通人如何防治血栓
余波给出了几点建议,
1.建议抬高下肢20°至30°,早期指导督促病人定时做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足背屈、膝踝关节的伸屈、举腿等活动。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给予由足跟起自下而上做下肢腿部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在病情允许时建议早期下床活动。
2.利用肢体被动装置改善术后肢体血流淤滞,如循序减压弹力袜(GEC),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3.忌在患肢行静脉穿刺,不宜点滴大量高渗糖。
4.急症处置指导:如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及咳血等症状,考虑发生肺栓塞,立即平卧,避免作深呼吸、咳嗽、剧烈翻身活动。及时就医。
5.饮食上要注意:多进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可促进循环,增进废物排泄,降低血液粘滞度,防止血栓形成。
关于血栓的形成与治疗,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原创漫画来了解一下:
文字:严静雯
编辑: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