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美国科学院院报》期刊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音乐中的低音部分通常使人类的大脑与歌曲节奏同步,低音是人类随着音乐舞动的因素。音乐是一种生物学上的好奇心--它既不会繁殖我们,也不会养活我们,更不会保护我们,为什么人类喜欢它,为什么他们喜欢跟着音乐扭动?超低频的声音会让人更想跳舞吗?一项最新的测试研究表明,这一现象的确存在。
该研究小组针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个测试,发现在现场音乐表演中,加入一些无法被检测到的极低频率会让人们更想跳舞,这也再次证明了超低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你的行为。
悉尼大学的科学家对人类的大脑处理低频声音的方式进行了研究。低音乐器如贝斯通常被用作节奏基础,而高音乐器则带有旋律内容。科学家用低音或高音设计每个参与者的节奏模式,并使用脑电图记录人脑电波活动,结果发现大脑活动与节拍的频率几乎同步,不过他们发现似乎较低的频率更能使大脑活动变得同步,可促进神经细胞的电活动选择性锁定到音乐的节奏上。
体感音乐进行曲-古老秘境03:49来自心钥探索
低音对大脑的同步效应是由于低音可以影响脑中控制运动系统的结构,例如小脑和基底神经节。关于大脑与音乐同步的能力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研究,例如,需要阐明大脑区域中有哪些网络对节奏同步现象具有促进作用,以及这种作用是如何从婴儿早期发展起来的。
研究人员总结道:“我们测试了非人类听觉范围内的低频刺激,看它是否会在电子音乐的现场表演中打开和关闭超低频(VLF)扬声器。我们还使用动作捕捉技术进一步测量了听众的肢体动作,发现当超低频存在时,人们的运动会增加。我们认为这揭示出超低频对人们无意识行为的影响。”
研究人员总结道:“我们测试了非人类听觉范围内的低频刺激,看它是否会在电子音乐的现场表演中打开和关闭超低频(VLF)扬声器。我们还使用动作捕捉技术进一步测量了听众的肢体动作,发现当超低频存在时,人们的运动会增加。我们认为这揭示出超低频对人们无意识行为的影响。”
事实上,除了听觉途径外,低频声音可能还会通过人类的触觉和耳前庭进行处理。这其实很好理解,通常来讲,超低频信号是通过紧贴地面而不是辐射到大气中的波来传输的。所以,即便我们的耳朵听不见,但身体的某些器官可能会感受到。
这里有必要科普一下耳前庭:该器官是内耳的组成部分,是指内耳迷路中除耳蜗以外的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是人体对自身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而在音乐环境中刺激这些非听觉的器官,其实是可以增加律动的,它能调节人们对音乐节奏的感知。特别是在电子舞曲中。
不过,该团队的这项研究结论并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提法,我们报道过的一些底鼓增强插件就应用过类似的理论,只是今次的研究测试更加直接地证明了这一点。而对于一些舞曲制作人来说,加入超低频可能是你今后值得注意的一个技术点。
卡梅伦说:"音乐家们很热心参与,因为他们对这个想法很感兴趣,即低音可以改变音乐的体验方式,从而影响运动,这项研究具有很高的生态有效性,因为这是人们在一个真正的现场表演中的真实音乐和舞蹈体验。"
通过触摸感受振动以及内耳和大脑之间的互动与运动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人员推测,这些物理过程在音乐和运动之间的神经系统联系中起作用。这种解剖学能接收到低频,并能影响对"摇摆"、自发运动和节奏感的感知。
"非常低的频率也可能影响前庭的敏感性,增加人们的运动体验。"卡梅伦说:"确定所涉及的大脑机制将需要研究低频对前庭、触觉和听觉途径的影响。"利用大脑同步节奏的能力可能有助于治疗一些疾病,比如音乐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脑损伤导致的认知和运动障碍的临床康复。
研究称:“振动触觉系统和前庭系统处理低频声音,与运动系统有密切联系,可以影响律动感知、自发运动和节奏感知。”“有一种理论认为,前庭系统在人类感知低频、音乐节奏和音乐引发运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部分原因就是前庭自主效应。”
研究表明,即使你没有意识到,你也能感觉到音乐中的低音,这也可能意味着超低音频可以用来迫使人们进入一种节奏。
“这些结果表明,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ーー比如舞蹈ーー广场舞都可以在参与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超低音频加强强度。”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