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何绍奇饮病之我见 [复制链接]

1#
有治疗白癜风的偏方吗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饮病之名,早见于《素问》运气七篇,如:“岁土太过,饮发,中满食减”(《气交变大论》);“太阴在泉,湿淫所胜,民病积饮”,“太阴所胜,饮发于中”(《至真要大论》);“土郁之发,饮发注下”,“太阴司天,湿气变物,水饮内积,中满不食”(《五常*大论》);“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鬲”(《六元正纪大论》)。

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①除了湿气偏盛的年份与季节因素之外,作为病理产物的饮的形成,责之于太阴脾土。②饮邪归属于六淫中“湿邪”的范畴。③饮有积蓄于体内的特点。④其所致的疾病,在消化系统。

仲景《金匮要略》立饮病专篇,正式确立“痰饮”名称。至其分类,则以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分之,后世称作“四饮”。至于“伏饮”“留饮”,伏者深伏不出,留者留而不去,实泛指诸饮而言,亟道其久留深伏,不易遽去的病机特点而已。

仲景似已虑及常见的“四饮”不足以概括蹯踞于其他部位的水饮,故又有水在五脏之说,这一点甚为重要,惜人多拘于“四饮”而忽略之。痰饮篇治痰饮既以“温药和之”为大法,对水饮内结成实者,也敢于用攻逐。对痰饮所致的疾病,也不仅局限在消化系统。

痰饮在仲景笔下,似已达最高水平,故从汉代以至于今,无多发展。自《诸病源候论》最早将痰与饮加以区别之后,宋以后的研究重点便放在痰上,是以有“宋以前详于饮而略于痰,宋以后则详于痰而略于饮”的说法。

如果说,饮是指水在体内潴留不去这个概念没有错的话,那么,我想强调,不能拘于“四饮”,而对仲景已经论述过的“水在五脏”应有足够的重视,而且还可以不拘于“水在五脏”之说。例如下面一些疾病:

梅尼埃病(内耳眩晕症),其病理为内耳迷路水肿引起,从饮治,用泽泻汤之类健脾利水。《金匮》明示饮家“苦眩冒”一症,对其病理是天才性的揣测。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其重要的病理变化是“湿肺”,从饮治,用通阳化水的方法,可改善肺间质的水肿。

肠腔积液,常见于肠梗阻早期瘀结型肠腔积液较多者,医院用甘遂通结汤(甘遂粉1.2克冲,配桃仁、赤芍、生牛膝、厚朴、大*、木香),遵义医学院用巴豆散,目的都在于攻逐水饮。

胸水,肺癌而见大量胸水,体力尚可支持者,可用十枣汤或仅用甘遂粉装胶囊,人参汤下,服后水泻,喘憋症状可缓解,加快胸水吸收。胸水似可包括在悬饮中,但仲景本义似指渗出性胸膜炎。

其他如肾盂及输尿管积水、脑积水、脑水肿、心包积液、关节腔积液、心源性水肿等亦属痰饮,就不一一缕述了,这些疾病从饮治,有相当大一部分患者可获效。

饮,既是病理产物,因其停积于内,影响气血流通,当然就会影响其所停积部位脏器的功能,所以又可以成为一些疾病的病因。.

饮虽为阴邪,停积日久,也可化热,或与热合,而为热饮,这种情况自应以辨证为依据,不可拘于“温药和之”的“大法”。这一点,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曾经指出过。

水饮停积,气血为之痹阻,在攻逐水饮时便当兼用活血调气之药。何况“血不利则为水”,气血不通,也可以导致津液停聚而为水饮。我治心功能不全、下肢浮肿者,常用葶苈子(3~6克,研细)冲服,再以防己*芪汤、桂枝茯苓丸、真武汤三方合方加人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