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因其发病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自古就有“眩而又玄”的说法,常表现为“眩”和“晕”两种症状。“眩”即目眩,眼花潦乱,轻者如坐舟车,发作的时间短暂,平卧闭目片刻即安,重者即觉天旋地转,不能站立,有时恶心,甚至晕倒;“晕”即头晕,谓头部运转不定的感觉。在现代医学中,眩晕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神经官能症、耳源性疾病、颈椎病等患者。
中医认为,眩晕可由风、痰、湿、虚引起,气血虚弱、肝阳上亢、外感六淫,内伤气血脏腑,皆可导致眩晕,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
1.肝阳上亢型此种类型的眩晕多因情绪波动,心情不舒,烦恼时而加重,可有头痛,兼见口苦烟干,目赤,急躁心烦,少寐多梦,舌质红苔*,脉弦数。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平肝息风、滋阴潜阳,可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其方药组成为天麻、钩藤、栀子、*芩、石决明、川牛膝、杜仲、夜交藤、夏枯草、龙胆草。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息风为主,兼以牛膝、杜仲、桑寄生益肾滋阴,治其根本;*芩、山栀子可以清肝泻火。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2.痰浊中阻型此种类型的眩晕多由于患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使水谷运化失常,湿聚而生痰,痰阻中焦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病。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重,胸膈满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肢体沉重,舌苔白腻,脉濡滑。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祛痰化湿,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其方药组成为半夏、白术、天麻、橘红、茯苓、甘草、生姜、大枣。每日一剂,用水煎服。若患者出现痰郁化热的症状,如头目涨痛,口苦心烦,苔*腻,脉滑数时,应使用清热化痰的药物,可选用温胆汤(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生姜、大枣、甘草)加*连、*芩。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3.中气不足型此种类型的眩晕多由于患者过度劳累,元气受伤,或由于平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发病。正如《灵枢·口问》中所说的“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型眩晕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气短喜卧,劳累后加重,倦怠懒言,自汗,面色苍白无华,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补中益气,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其方药组成为*芪、人参、甘草、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证自复其位。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4.肾精亏虚型此种类型的眩晕多由于患者先天肾气不足或年老后肾气衰弱,或因房事过度,肾精亏耗而发病。正如《灵枢·海论》中所说的“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肾精亏虚型眩晕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眼花,遗精,阳痿,舌瘦淡红,脉沉细。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补肾填精,可选用左归丸,每次服9克,每日服两次。其方药组成为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之效。若患者出现肾阳虚的症状,如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脉沉微等,可用左归丸加附子、肉桂、当归、杜仲。
中医认为,眩晕可由“风”、“痰”、“湿”、“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陕西中医学院制药厂独家系列——天麻眩晕宁合剂,是由清代名医程国彭的治眩名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和传统经方“天麻钩藤饮”的基础上有机化载而得,方中
天麻、钩藤:熄风止炫;
半夏:燥湿化痰;
白术:健脾祛湿;四药和而为主药。
竹茹、泽泻:清热化痰;
茯苓、甘草健脾和胃;
陈皮、理气化痰;使脾胃健运,痰湿不留、眩晕乃止。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
生姜:镇逆止呕,化痰散寒。
产品组方经典,从“风”“痰”“虚”“湿”入手,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症、脑供血不足、椎动脉型颈椎病以及美尼尔氏综合征等引起的眩晕,疗效确切。是目前国内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反复发作唯一指定专业临床用药。
病例一
白某,男,48岁,住址:福建省闰候县白少镇马坑村
主诉:患者于10年前突感眩晕、耳鸣、听力减退、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慌出汗、闭目卧床,不敢翻身,医院诊断为内耳性眩晕症,服谷维素及镇静药物后,症状稍有减轻,但10年来发作频繁,每1-2日发作一次,工作受影响,此次因劳累,情志不舒而出现上述症状。
检查:观其无质淡,苔薄白,诊其脉沉滑
诊断:内耳性眩晕病(美尼尔氏综合症)
治疗情况:服用天麻眩晕宁合剂一天后反馈症状减轻,用药1疗程后症状由原来的1-2日发作1次减为6日发作1次,又服1疗程,自诉本月眩晕未发作,耳鸣缓解,听力如常,观舌正常,脉束缓和,又服2疗程以巩固疗效,2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评析:本病为内耳病变,系内耳淋巴积水,亦称美尼尔氏综合症,其表现为发作性眩晕,耳鸣及波动性听力减退,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可能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迷路动脉痉挛,局部缺氧,导致内耳淋巴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引起内耳膜迷路积水。我们则认为本病属“眩晕”之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等病因论述。《丹溪心法·头眩》则偏主于痰,有“无痰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患者由于劳倦伤脾,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能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加之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风阳升动,匕扰清空,则发眩晕,天麻眩晕宁合剂具有平肝潜阳,燥湿祛痰之法,恰合机宜,其证咸安。
病例二
田某,女,69岁,住址:湖北省五峰县农牧局特产技术推广中心
主诉:头晕10余年,近2个月来反复发作,伴泛力,消瘦,医院门诊服六味地*汤加味40余剂,效果不佳,
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
治疗情况:服用天麻眩晕宁合剂2天,眩晕发作减轻,精神好转,呕吐消失,能进食,仍有轻度恶心、乏力。连续服用3个疗程(3个月)后,眩晕一直未再发作,精神恢复,食欲增进。面色红润,体重增加3公斤,诸症皆除,随访至今未复发。
评析:眩晕一证,原因至为复杂,必须审因论治,我们采用“病因为本、症状为标,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等病因论述。《丹溪心法·头眩》则偏主于痰,有“无痰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疗法。天麻眩晕宁合剂采用平肝潜阳,健脾益气,化痰降逆,益气养阴等方法治疗眩晕病,疗效显著,(1-3个)疗程即可达到治愈的目的。
病例三
刘某,女,45岁,住址:青海省贵德县财*局家属院
主诉:眩晕1月有余,过去也曾有过,但为时短暂,今作不愈,左耳鸣叫,能接收外来噪音,有时突有沉重感,伴以泛恶
检查:有轻度眼球震颤,无白腻苔,脉细而弦
诊断:耳源性眩晕症
治疗结果:服用天麻眩晕宁合剂20分钟症状减轻,连续服药一个月,嘱患者饮食低盐少水低脂肪,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等,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评析:耳源性眩晕症,多与膜迷路积水有关,为一种内耳的非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眩晕,自觉身体四周物体旋转一侧耳鸣,听力下降,眼球震颤,恶心呕吐,不平衡感,发病突然。对本病的治疗,从“痰、肝、肾”三者的论治,痰有痰火与痰湿之分,方中半夏、天麻、钩藤、白术具有祛痰火平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效,故疗效确切。
创造共赢!递增价值!
--
陕中控销事业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