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耳影像学研究前沿 [复制链接]

1#
健康耳后颈部腹部有疙瘩不一定是上火 http://www.rsiyo.com/zcmbyy/9854.html
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耳外科和颅底外科的发展如此迅猛,不言而喻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年问世的CT、年问世的MRI,彻底改变了对疾病的诊断方法,使得耳外科医师在手术前可以精确定位病灶的位置和毗邻关系,从而为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耳科及耳部相关畸形、外伤、炎症,神经及肿瘤疾病,尤其是神经颅底外科疾病由于解剖位置深入、毗邻结构复杂,所以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很大。如何能在手术前准确地把握疾病的位置、特点和评估风险对临床医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切都取决于能否在手术前对患者病变部位影像有一个准确的阅片和精确的理解。来源:Pexels作者:Burst掌握耳影像学,有利于建立颞骨解剖的空间概念,对迷路结构有一个清晰的立体层次认识。这是耳及侧颅底/中颅底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功,也是手术成功和安全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促进手术方法改进的必要条件。《耳影像学临床应用》从酝酿到成书历时10多年。开始仅仅是应《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之邀,把自己平时讲课和临床收集的资料做一整理刊登而已,始料不及的是刊出后大受欢迎,不得已变成了后来连续几年的间断连载,甚至有人建议整理成册,这才使我萌生了将学习心得与大家分享的念头。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为广大耳科医师们的临床工作带来帮助,成为大家比较喜欢的参考工具书之一。本书首先介绍耳部正常结构的影像学特点,从临床常用的CT和MRI检查出发,对水平位和冠状位的每个层面进行详细的描述,重点阐述了重要结构在不同层面的表现特征及其毗邻情况;进而以临床常见的耳科疾病典型病例为基础,结合疾病的临床特点、听力学检查及内镜所见,将重点放在阐述借助影像学检查和治疗耳科疾病的阅片特点上,包括中耳炎症、肿瘤、颅底疾病和内耳疾病等内容。本书既有耳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介绍了许多罕见病。这些疾病的诊断是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而被认识的,如半规管裂和听骨链畸形的诊断得益于薄层CT和CT的重建技术;内耳膜迷路积水的确诊是由于MRI内耳造影技术的改进;耳蜗神经缺损的诊断得益于MRI内听道斜矢状位的技术;MRI的T1加权3DFLAIR序列则可以观察到内耳膜迷路的出血现象。本书内所列举的病例多数来自于我本人诊治的患者,也有部分来源于我的团队的其他医师;相关临床资料都来源于在复旦大医院就诊和手术的病例,因此我对所有参与及给予支持的同事、单位和患者表示由衷的感谢。书中存在不足,恳请读者及同仁批评指正。本文摘选自迟放鲁、史宇主编《耳影像学临床应用》一书,内容有删减,标题为编辑所加。耳影像学临床应用迟放鲁,史宇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6ISBN-7-03--8责任编辑:徐卓立

内容简介

耳部结构复杂精细使其影像学成为临床耳鼻喉专科医师掌握的一大难点。本书为我国著名的复旦医院资深专家将十数年积累的临床资料汇集成的一本实用价值很高的原创著作。全书共分为7章,首先讲述耳部正常影像学,包括CT水平位和冠状位解剖结构;耳部、内听道水平位和冠状位MRI解剖结构及颞骨CT的多平面重建。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和分析了耳和侧颅底多种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包括畸形及外伤、中耳炎、中耳胆脂瘤、耳硬化症、内耳疾病、耳部肿瘤等与临床诊疗相关的内容。本书语言精练、资料难得、易于掌握,所收集精选的千余幅影像图片配合仔细的分析标注,不失为耳科影像学入门和临床借鉴的重要读本。

本书适用于所有从事耳鼻喉科的临床医师,尤其是耳科医师,也适用于耳鼻喉科专业的研究生学习与使用,还可以作为耳及颞骨影像科医师的参考用书。

正文展示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