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癜风图片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813045.html1眩晕——赵明锐医案
郭某,女,48岁。患头晕一年多,每于饮食不适,或者受风寒时即发作。头晕时目眩,耳鸣,脘闷,恶心,欲吐不得,食欲减退,不喜饮水,甚时不能起床。脉缓,舌淡,苔白。证属脾胃阳虚,中气虚衰,致水气内停,清阳不得上升,浊阴不得下降所致。治以苓桂术甘汤二剂后,头晕及烦满、恶心,皆有好转。
后宗此方制成散剂,日服四钱,服一月痊愈,以后未复发。《经方发挥》
13眩晕——聂惠民医案
吴某某,女,46岁。年9月初诊。眩晕二月,阵发加重,甚则天旋地转,不能坐立,泛呕欲吐,倦怠困乏,耳中蝉鸣,纳谷尚可,大便溏薄,形体略胖,颜面虚浮,脉沉滑,舌质略淡,苔薄白而润滑。西医诊断:耳源性眩晕。中医辨证:脾阳虚弱,痰湿内阻,水气上扰而致眩晕。治法:温健脾阳,化湿止眩。宗苓桂术甘汤合橘皮竹茹汤化裁。处方:茯苓0克,炒白术1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陈皮10克,竹茹10克,泽泻1克,生姜三片,大枣7枚。水煎温服,进药七剂,诸证皆减,守方化裁.调治月余而愈。《聂氏伤寒学》
14眩晕呕吐——姜春华医案
江某,女,6岁。平日心下觉寒,稍胀满,隔一周许则头目眩晕,呕吐清水,吐尽水后眩晕始好。如此已年,某医院诊为幽门梗阻,属胃寒积饮的呕吐证。取温阳化饮法,治以苓桂术甘汤加味:
茯苓4克桂枝9克白术1克甘草6克干姜4.5克嫩苏梗15克3剂告愈
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本案胃寒积饮,为苓桂术甘汤证,宜再加干姜温中祛寒。嫩苏梗,理气畅中,和胃止呕,一举数得。《经方发挥与应用》
论:心下觉寒,是有留饮之义。《金匮》痰饮四:留饮即痰饮之停留者,上自心下,下至小肠,停留不散,是谓诸饮之宗,如水木之本源也。自此留于胁下,则为悬饮,归于四肢,则为溢饮,结于胸旁,则为支饮,是诸饮之支,如水木之支派也。心下觉寒者,在苓桂术甘汤泻水的基础上,可以多加点生姜,温胃降逆。
15眩晕——路志正医案
*某某,男,40岁。年6月8日初诊:半年来经常头晕目眩,发作时如坐舟车中,须闭目卧床,头部不敢转动,伴有耳鸣,听力减退等症,医院诊断为“内耳眩晕症”。服用谷维素、烟酸,异丙嗪等药,依然如故。近日来眩晕头重加剧,由二人搀扶前来门诊。证见胸闷恶心,纳呆便溏,肢体困倦乏力,面色?白,语音低钝,夜寐欠安,诊脉漏滑,舌质淡、苔白滑腻。此乃脾虚不运,痰饮中阻,清阳之气失于舒展所致。法当健脾祛湿,温化痰饮,拟苓桂术甘汤化裁。处方如下:
茯苓9克桂枝9克白术9克陈皮4克半夏9克薏苡仁1克*参1克*芩1克甘草3克6剂,每日1剂,水煎服。
7月6日二诊:眩晕大减,诸症亦见轻缓,医院就诊,惟觉喉中痰多。原方减*芩,加胆南星4.5g,竹茹9g,旋覆花(布包)6g,4剂,每日1剂,水煎服。
7月15日三诊:进药后咳痰量减,眩晕渐平,上方减胆星,再进6剂。1月后复诊,除尚感倦怠外,余无不适,此乃痰饮之得蠲,中州脾胃之气尚未全复,遂予健脾益气之剂,嘱服1月,以资巩固。
按语:本案为痰眩。饮食无节,思虑伤脾,致脾失健运,水湿停留,聚而成饮,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眩晕。正如秦景明在《症因脉治》中云:“痰饮眩晕之因,饮食不节,水谷过多,胃强能纳,脾弱不能运化,停留中脘,有火者炼成痰,无火者凝为饮,中州积聚,清明之气,窒塞不伸,而为恶心眩晕之症矣。”痰眩日久,又可化热化火,甚则化风,故临床上又有虚痰眩晕,痰火眩晕,风痰眩晕,不可不辩。路老选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痰眩,以健脾化湿、温化痰饮而收奇效。
论:观众多医案的按语,痰饮水气理论,要以*师理论为准绳,这些按语,只能做参考,或者辅助学习。本案还是剂量太不小,二诊有的时候不用加减,直接加量就可以。
16眩晕症运动失调——朱木通医案
何老太太,年虽七十岁以上,但身体健壮,耳聪目明,平素未曾生病。年6月初,偶患流感,随便服成药而感冒愈。惟感冒气去后,突然心悸亢进、头眩耳鸣、全身及手足振振然动摇。尤以头眩至于不可举首,全身升降感,此外别无所苦。
颜面稍呈轻度之潮红,手足不冷,脉沉紧。初诊同年6月14日,在诊察当时因其具备苓桂术甘汤证,所以,对于大便未曾细询而不假思索投以苓桂术甘汤,一剂霍然。
按:苓桂术甘汤为治水分循环失调的主剂;古时所谓痰饮即今日之水分循环失调。大抵现今循环性疾患,用此方的机会颇多。
上述这一例,是根据“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神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为理由。凡水分循环不正常而发之眼疾、耳疾、脚弱、心脏瓣膜炎、肾炎、高血压、耳鸣、神经衰弱等均有应用的机会。《朱木通经方医案》
论;水分循环失调,朱老师这个理论,形容苓桂术甘汤挺合适。也就是土虚湿盛,气虚不行,水气不化,水液内停的意思。
17耳源性眩晕——刘景祺医案
于某,女,5岁,干部,年10月初诊。眩晕持续三天。患间歇性发作眩晕已三年,第一年每半年发作一次,第二年每二、三个月发作一次,年上半年每月发作一次,近三个月来,每月发作二、三次,每次发作持续三至五天。发作时耳鸣,听力减退,左侧较重,头晕目眩,自觉周围物体旋转,恶心呕吐,闭目静卧,饮食大减。舌淡,苔白腻,脉左右沉紧。印象;眩晕。辩证;寒饮内停,清窍被蒙。治则:温阳健脾利水。处方:茯苓4克桂枝18克白术1克甘草1克炮附子9克白芍15克服十二剂,诸症状消失,追访二年无复发。
此为中阳虚而水上饮逆,当温其中阳,补其里虚,降其逆上之水饮,水饮既降,清阳能升,眩晕自止。《经方验》
论:沉紧为阴脉,阴寒在里之义,沉为太阴不散,紧为少阴内寒,头目眩晕者,气虚水停,水停内格(阻),气逆不降也。恶心呕吐,此为心下停饮,病在膈上之义。胃气不降,心下停水,留饮之义。《金匮》痰饮十四: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