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柴胡汤治则 [复制链接]

1#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一书,其用广,其效佳,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小柴胡汤由柴胡、*芩、法半夏、人参(*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方中以辛开散,以苦降泄,以甘益气、补虚、和中,共奏清解宣散表里、疏调肝胆脾胃、调和内外阴阳、调达上下升降之功。对于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历代医家多以《伤寒论》所论外邪既不在太阳之表而汗之,又不在阳明之里而下之,惟邪客少阳之半表半里用此汤以和解之;或以《伤寒论》所述“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然笔者认为除以上所述外,应充分利用小柴胡汤上述之功用,并结合少阳经脉循行的部位、发病时间、发病机制与相关的舌(以舌淡或红、苔白或薄*为主)、脉(以弦脉为主)等四个方面而灵活应用于临床各种复杂病症之中,无论外感、内伤,只要临床病症与上述四个方面有一、二个方面相符,均可考虑用小柴胡汤加减治之。在上述病例中,如耳周发热疼痛症则主要是从少阳经络循行部位而应用的;其就内耳眩晕症亦考虑与经络循行相关;再如咳嗽症则主要是从少阳发病时间上来考虑的;其它如发作性睡病、汗症、感冒变症以及内耳眩晕症均主要是从病机上来考虑的,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例:

1发作性睡病


  ,女,71岁,退休干部。述多年来经常发病,发病前即感头部有蒸热感,且昏昏欲睡,有时甚至在做事时可当即倒下而睡,但体温不高,呼之能醒,醒后又睡,不吃不喝,1、2天后逐渐好转,恢复后无异常表现。长期经中西医治疗可减轻症状,但始终不能控制其发作和延长发病间隔期。年5月来我处诊治。症如上述,察脉弦长有力,舌红苔白。此属少阳枢机不利,痰热上蒙,上下升降失常,阴阳失和所致。拟小柴胡汤合温胆汤。药用:柴胡12g,*芩10g,法半夏10g,*参10g,甘草6g,枳实10g,竹茹15g,陈皮10g,生姜3片,大枣5枚,3剂。服后症状明显减轻,第2天即恢复正常。因见其有效,即备药在家,每于稍有发病先兆时即服之,可控制其发作,近年来,发作次数大大减少,且症状亦轻,基本治愈。

2汗症


  患者,男,74岁,退休干部。年5月24日就诊。自述近半月来,无论白天或夜间,出现颈以上出汗,颈以下其它地方无汗,尤以夜间为甚,时轻时重,并无其它不适,但以汗湿衣领及枕头为之烦心,要求诊治。察脉弦稍细,舌红苔白,且伴口中微苦稍干渴。此少阳枢机不利,上下升降失常,阴阳失和所致。拟枢转少阳兼益阴固涩之法,用小柴胡汤加味。药用:柴胡12g,*芩10g,法半夏10g,*参10g,甘草6g,百合15g,煅牡蛎25g,龙骨15g,大枣5枚,3剂愈。

3耳根周围发热疼痛症状


  患者,男,45岁,在职干部。年4月2日就诊。述左耳根周围大范围皮肤发热、疼痛,同时伴咽痛且干枯已十多日,经西医消炎治疗无效,遂来我处诊治。余观左耳根部皮肤并无异常,但触之疼痛,咽部鲜红,扁桃体不肿大,舌红苔*微腻,察脉浮弦,此为风热之邪客于少阳经脉使然。拟小柴胡汤加减以清疏和解之。药用:柴胡15g,*芩10g,法半夏10g,甘草6g,防风12g,玄参15g,蝉蜕10g,板蓝根15g,蔓荆子10g,3剂。服后症即减轻,舌苔转白腻,于上方加藿香10g,佩兰12g,再服6剂愈。

4感冒变症


  患者,女,62岁,退休职工。述5天前因晚上受凉而出现头痛、怕冷、流清涕等症。自服复方感冒灵后,上症基本解除,但于第4天开始,自觉胸部微闷,饮食减少,感觉头脑不清醒,健忘,经人介绍来诊。观其人并无神志障碍等症,察脉弦紧稍细重按乏力,望舌淡苔白稍厚,此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上下气机升降失调所致。拟小柴胡汤原方。药用:柴胡18g,*芩10g,*参10g,法半夏10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6枚,2剂,服毕头已清,胸不闷,饮食增加,又服2剂痊愈,病人惊为神奇。

5内耳眩晕症


  患者,女,57岁,退休职工。年10月30日就诊。述3天前突发眩晕,动则呕吐,并觉房屋转动,已在个体诊所输液2天,症状有所减轻,但仍觉头晕目眩,温温欲吐,两耳似有阻塞感,全身乏力等,观舌红苔白厚,脉弦缓,余以为当从“少阳中风,两耳之所闻”,并结合现代医学认为与耳中迷路水肿有关论治,拟和解少阳,疏调肝胆脾胃兼化痰利湿之法。用小柴胡汤加味治之,药用:柴胡12g,*芩10g,法半夏10g,*参10g,天麻10g,茯苓15g,泽泻15g,生姜2片,大枣5枚,3剂。服后症状大减,再服3剂而愈。

6咳嗽症


  患者,男,63岁,退休干部。年7月26日就诊。述感冒后经静脉输液症状减轻,但继而咳嗽加剧痰多,特别在下午3~5点左右觉有寒热不适,每天如此已1周左右,同时每天均服用止咳及消炎药无效。望舌红苔白,察脉弦紧。此日晡寒热,邪正相争少阳症,然又兼痰多苔白,用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加味。药用:柴胡12g,*芩10g,法半夏10g,*参10g,陈皮12g,茯苓12g,川贝母10g,杏仁10g,紫苏子12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共服6剂愈。

7.腮腺炎

应属中医病“痄腮”又名“蛤瘼瘟”辨证范畴。观现今治疗本病均按清热解*,消肿散结为主,方药以银翘散、普济消*饮,加清热解*,软坚散结之品。笔者十几年前跟梁常兵老师(中医硕士研究生)学习时,得师运用小柴胡汤加石膏治腮腺炎。师曰:本病是由风温疫*经口鼻而入,壅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部而成,小柴胡汤加石膏主之。故笔者运用本法于临症至今,每用均获良效。

应用案例:李某,11岁,双腮肿痛伴高热已3天。西医曾用利巴韦林,菌必治等治疗,效果欠佳来诊。刻诊:两颊肿胀疼痛,以耳垂为中心漫肿,边缘不清,右侧尤甚,触之疼痛,张口受限,纳食差,发热恶寒,现体温38.7C,述躺在床上,右侧卧,右腮肿甚;左侧卧,左腮肿甚,口苦,舌质红舌苔淡*,脉弦数。属疫*邪火,壅阻少阳经脉,治宜和解少阳,清泻消肿,方以小柴胡汤加石膏:柴胡15g、*芩12g、半夏10g、*参10g、生石膏30g、甘草5g、生姜3片、大枣5枚,三剂而愈。

小柴胡汤治失眠案

余友史某某,女,27岁。患夜半失眠20余日,颇为所苦。每当夜间1点―2点之间醒来,而后便难以入睡,直至凌晨,方得小寐。日间精力颇差。余无所苦。处小柴胡汤原方加夏枯草一味:柴胡10,半夏10,夏枯草10,*芩9,*参9,甘草8,姜3片,枣3枚。5剂。服药后,当夜安睡。5剂,病若失。

8.小柴胡汤治失眠

余友史某某,女,27岁。患夜半失眠20余日,颇为所苦。每当夜间1点―2点之间醒来,而后便难以入睡,直至凌晨,方得小寐。日间精力颇差。余无所苦。处小柴胡汤原方加夏枯草一味:柴胡10,半夏10,夏枯草10,*芩9,*参9,甘草8,姜3片,枣3枚。5剂。服药后,当夜安睡。5剂,病若失。

小柴胡汤加夏枯草治夜半失眠是得自安徽名医龚士澄经验。盖夜半是阴阳转化之枢机,阴阳枢机不利而失眠。故用小柴胡汤枢转之。

又:半夏与夏枯草的配伍得自施今墨药对。半夏得阴而长,夏枯草得阳而生,二者交通季节,沟通阴阳二气。配伍使用,治疗阴阳不和之疾。

小柴胡汤加夏枯草治夜半失眠是得自安徽名医龚士澄经验。盖夜半是阴阳转化之枢机,阴阳枢机不利而失眠。故用小柴胡汤枢转之。

又:半夏与夏枯草的配伍得自施今墨药对。半夏得阴而长,夏枯草得阳而生,二者交通季节,沟通阴阳二气。配伍使用,治疗阴阳不和之疾。

五加皮散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五加皮散

处方五加皮、防风(去叉)、白术、附子(炮裂.去皮脐)、萆薢、川芎、桂心、赤芍药、枳壳(麸炒)、荆芥、羚羊角屑、丹参,各一两。麻*(去根节)、羌活,二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治偏风不遂,肌体烦疼,肢体无力。

用法用量上咀,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五加皮散

处方五加皮(三分)羌活(三分)丹参(三分)赤芍药(三分)羚羊角屑(三分)槟榔(三分)枳壳(麸炒.半两)防风(半两)桂心(半两)

功能主治治风气壅滞,身体疼痛。

用法用量上咀,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稍热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太平圣惠方》卷三:五加皮散

处方五加皮30克羌活30克芎藭30克*芩30克防风30克(去芦头)酸枣仁30克(微炒)羚羊角屑30克当归30克(锉,微炒)威灵仙30克赤茯苓30克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肝脏风*,流注脚膝,下肢疼痛,心神烦闷,筋脉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炙煎、鱼、*物等。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五加皮散

处方五加皮30克防风30克(去芦头)白术30克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萆薢30克(锉)芎藭30克桂心30克赤芍药30克枳壳30克(麸炒微*,去瓤)荆芥30克羚羊角屑30克丹参30克麻*60克(去根、节)羌活60克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粗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半身不遂,肌体烦痛,肢节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毫升,加生姜1片,煎至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五加皮散

处方五加皮60克杜仲克(去粗皮,炙微*,锉)萆薢60克(锉)狗脊60克(去毛)阿胶60克(捣碎,炒令*燥)防风60克(去芦、头)芎藭90克细辛30克杏仁6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妊娠腰疼痛,或连月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毫升,人生姜4克,煎至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世医得效方》卷十二:五加皮散

处方五加皮

制法上药为末,酒调。

功能主治治小儿颈软。

用法用量涂敷颈骨上。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十二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注:本平台所有内容仅为中医公益性分享,内容仅供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