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二节检查方法 [复制链接]

1#
北京重点荨麻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414/8846498.html

第二节检查方法

考点1普通扫描

名称

定义

普通扫描

又称为平扫或非增强扫描,是指血管内不注射对比剂的CT扫描

目标扫描

又称靶扫描或放大扫描,是对兴趣区进行扫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使兴趣区组织器官图像放大,图像空间分辨率提高;常用于组织结构小的器官或病灶

薄层扫描

指扫描层厚小于5mm的扫描,一般采用1~5mm;目的是减少部分容积效应,观察病变内部细节以小病灶

高分辨力扫描

通过薄层或超薄层、高的输出量、足够大的矩阵、骨算法和小视野图像重建,获得良好的组织细微结构及高的图像空间分辨率的扫描方法,称为高分辨率CT扫描。主要用于小病灶内部结构的细微变化,例如观察骨的细微结构:内耳耳蜗和中耳听小骨等;观察肺内的细微结构及微小的病灶:早期的间质改变和各种小气道病变,如肺部的弥漫性间质性、结节性病变及支气管扩张症。由于CT设备的进展,在高档CT中,这种方法已较少使用

考点2增强扫描

1.常规增强扫描是指经静脉内注入对比剂后的CT扫描。

目的是使血管增强和增加组织与病灶间的密度差。增强扫描能动态观察不同脏器或病灶中对比剂的分布与排泄情况,发现平扫难以发现的小病灶、等密度病灶或显示不清的病灶,以及观察血管性病变。

对比剂的用量一般按1.5~2.Oml/kg计算,儿童用量酌减。CT血管造影用量为~ml,流速3.0~5.Oml/s。

2.常规增强扫描常用的注射方法有:①团注法,注射过程中或注射完后开始行增强扫描,其特点是血管增强效果明显,常用于螺旋CT的多期扫描。②静脉快速滴注法,即当注入一半左右时开始扫描,它的特点是血管对比剂浓度维持时间长,但强化效果差,不利于时相的选择和微小病变的显示。

3.动态增强扫描是指静脉团注法注射对比剂后在短时间内对感兴趣区进行快速连续扫描,分为进床式动态扫描和同层动态扫描两种;前者扫描范围包括整个被检查器官,以发现病灶为重要目的;后者是对同一感兴趣层面连续进行多次扫描,获取时间密度曲线。

4.“两快一长”增强扫描是动态增强扫描的一种特殊形式,“两快”是指注射对比剂速度快和起始扫描时间快,“一长”是指检查持续时间要足够长,一般需数分钟,甚至更长。方法是先平扫选择病灶的最大层面或感兴趣层面,然后快速静脉注射对比剂60~80ml,在选定的时间点上对感兴趣层面或病变进行多次扫描。

“两快一长”增强主要用于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以及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考点3特殊扫描

名称

定义

低剂量扫描

指在保证诊断要求的前提下,降低螺旋CT的扫描参数,其既降低了X线管的消耗,降低了患者的X线的剂量,又满足了临床诊断的需求,主要用于肺癌的高危人群的普查和肺部转移性肿瘤治疗后复查

灌注成像

是经静脉团注对比剂后,在对比剂首次通过受检组织的过程中对选定层面进行快速、连续扫描,而后利用灌注软件测量所获得图像像素值的密度变化,并采用灰度或色彩在图像上表示,最终得到人体器官的灌注图像

血管成像

指经周围静脉快速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在靶血管对比剂充盈的高峰期,用螺旋CT对其进行快速容积数据采集,由此获得的容积数据再经计算机后处理,即利用3D成像技术对血管进行重组,通常采用MIP、SSD和VR,重组成3D血管影像,为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能谱或

能量成像

利用物质在不同X射线能量下,产生的不同衰减系数来提供比常规CT更多的影像信息;通过进行高能量与低能量两组数据瞬时同时采样,能够完全冻结患者的运动;通过双能采集获得的双能数据实现数据空间能量解析

CT导向活检

与治疗

在常规CT基础上,确定出病灶位置,然后在病灶区所对应的体表表面,标记进针的体表定位标志,并在此区域选定适当的层厚和重建间隔平扫几层,找出病灶的中心层面所对应的体表标志的进针点;根据CT图像的长度标尺,确定进针的深度和角度,随后按此深度和角度进针,进针完毕后,还需在进针点再扫描1~2层,以观察针尖是否到位,最终完成穿刺活检

考点4灌注成像

CT灌注成像的原理是经静脉团注对比剂后,在对比剂首次通过受检组织的过程中对选定层面进行快速、连续扫描,而后利用灌注软件测量所获得图像像素值的密度变化,并采用灰度或色彩在图像上表示,最终得到人体器官的灌注图像。

1、普通扫描又称为平扫或非增强扫描,是指血管内不注射对比剂的CT扫描。常采用横断面扫描,有时也可做冠状面扫描,普通扫描的层厚和重建间隔一般采用10mm。

2、目标扫描又称靶扫描或放大扫描,是对兴趣区进行扫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使兴趣区组织器官图像放大,图像空间分辨率提高。常用于组织结构小的器官或病灶,如垂体、内耳、肾上腺和肺内的孤立结节等。由于CT设备的进展,在高档CT中,这种方法已较少使用。

3、薄层扫描是指扫描层厚小于5mm的扫描,一般采用1~5mm。目的是减少部分容积效应,观察病变内部细节以及小病灶。

4、通过薄层或超薄层、高的输出量、足够大的矩阵、骨算法和小视野图像重建,获得良好的组织细微结构及高的图像空间分辨率的扫描方法,称为高分辨率CT扫描。

5、高分辨率CT扫描主要用于小病灶内部结构的细微变化,例如观察骨的细微结构:内耳耳蜗和中耳听小骨等;观察肺内的细微结构及微小的病灶:早期的间质改变和各种小气道病变,如肺部的弥漫性间质性、结节性病变及支气管扩张症。由于CT设备的进展,在高档CT中,这种方法已较少使用。

6、经静脉内注入对比剂后的CT扫描,称为增强扫描。目的是使血管增强和增加组织与病灶间的影像对比度。增强扫描能动态观察不同脏器或病灶中对比剂的分布与排泄情况,发现平扫难以发现的小病灶、等密度病灶或显示不清的病灶,以及观察血管性病变。

7、对比剂的用量一般按1.5~2.Oml/kg计算,儿童用量酌减。

8、CT血管造影用量为~ml,流速3.0~5.0ml/s。

9、常用的注射方法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团注法,即以2.0~5.0ml/s的流速将80~ml的对比剂快速注入,注射过程中或注射完后开始行增强扫描,其特点是血管增强效果明显,常用于螺旋CT的多期扫描;另一种是静脉快速滴注法,即以1.5~2.Oml/s的流速将~ml的对比剂快速滴注,当注入一半左右时开始扫描。它的特点是血管对比剂浓度维持时间长,但强化效果差,不利于时相的选择和微小病变的显示。

10、动态增强扫描是指静脉团注法注射对比剂后在短时间内对感兴趣区进行快速连续扫描。

11、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和CT机性能,动态扫描又分为进床式动态扫描和同层动态扫描两种。前者扫描范围包括整个被检查器官,以发现病灶为重要目的;后者是对同一感兴趣层面连续进行多次扫描,获取时间密度曲线。

12、“两快”“一长”增强扫描:是动态增强扫描的一种特殊形式。“两快”是指注射对比剂速度快和起始扫描时间快,“一长”是指检查持续时间要足够长,一般需数分钟,甚至更长。方法是先平扫选择病灶的最大层面或感兴趣层面,然后快速静脉注射对比剂60~80ml,在选定的时间点上对感兴趣层面或病变进行多期扫描。“两快”“一长”增强,主要用于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以及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3、特殊扫描包括:低剂量扫描、灌注成像、血管成像、能谱或能量成像及CT导向活检。

(1)薄层扫描:是指扫描层厚小于5mm的扫描,一般采用1~5mm。目的是减少部分容积效应,观察病变内部细节以小病灶。

(2)重叠扫描:指重建间隔小于层厚,使相邻的扫描层面部分重叠的CT扫描。如层厚为10mm,重建间隔为7mm,相互两层面就有3mm的重叠。重叠扫描的目的除减少部分容积效应和改善三维后处理图像的显示效果,使图像更真实的反映病灶外,关键是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

(3)延迟扫描:指注射对比剂后,等待数分钟,甚至数小时后再行扫描的一种CT检查方法。延迟扫描时间依据组织和病变的性质而定。CT检查时,大部分肝脏病变都需要延迟扫描,如血管瘤、小肝癌、肝腺瘤,以及局灶性肝内结节增生等。不同的病变表现出不同的延迟特点,如血管瘤表现为“两快一慢”,小肝癌表现为“快进快出”等。

(4)目标扫描:又称靶扫描或放大扫描,是对兴趣区进行扫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使兴趣区组织器官图像放大,图像空间分辨率提高。常用于组织结构小的器官或病灶,如垂体、内耳、肾上腺和肺内的孤立结节等。由于CT设备的进展,在高档CT中,这种方法已较少使用。

(5)动态扫描:指静脉团注对比剂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某一组织器官进行快速连续扫描,扫描结束后再重建图像的方法。该方法可获得动脉早期、动脉期、静脉期和静脉晚期等不同时相的强化图像。由于CT设备的进展,在高档CT中,这种方法已较少使用。

(6)高分辨率CT扫描:通过薄层或超薄层、高的输出量、足够大的矩阵、骨算法和小视野图像重建,获得良好的组织细微结构及高的图像空间分辨率的扫描方法,称为高分辨率CT扫描。主要用于小病灶内部结构的细微变化,例如观察骨的细微结构:内耳耳蜗和中耳听小骨等;观察肺内的细微结构及微小的病灶:早期的间质改变和各种小气道病变,如肺部的漫性间质性、结节性病变及支气管扩张症。由于CT设备的进展,在高档CT中,这种方法已较少使用。

(7)定位扫描:即定位像,根据申请单上的病史及体征,确定扫描范围,然后根据检查部位,选择相对应的正位或侧位的定位像,再根据定位像的显示部位和影像信息,有目的、有步骤地确定扫描范围。

(8)放大扫描:为了获得高清晰、足够大的扫描图像,在常规的扫描技术中,常采用几何放大和变域放大技术。由于CT设备的进展,在高档CT中,这种方法已较少使用。

(9)CT灌注成像:CT灌注成像的原理是经静脉团注对比剂后,在对比剂首次通过受检组织的过程中对选定层面进行快速、连续扫描,而后利用灌注软件测量所获得图像像素值的密度变化,并采用灰度或色彩在图像上表示,最终得到人体器官的灌注图像。

(10)心脏门控成像:目前,4层螺旋CT对心脏的检查成像是采用了前瞻性的ECG触发和回顾性的ECG门控两种方法。

前瞻性ECG触发是根据患者心电图R波的出现预先设定一个延迟时间然后曝光扫描,心脏容积数据的采集用了序列扫描的“步进、曝光”技术;回顾性ECG门控技术,心脏容积数据的获取则是采用螺旋扫描连续采集全部心脏的容积数据,同时记录患者的心电图,供回顾性重建时选择。

(11)CT导向穿刺活检:在常规CT扫描基础上,确定出病灶位置,然后在病灶区所对应的体表表面,标记进针的体表定位标志,并在此区域选定适当的层厚和重建间隔平扫几层,找出病灶的中心层面所对应的体表标志的进针点。根据CT图像的长度标尺,确定进针的深度和角度,随后按此深度和角度进针,进针完毕后,还需在进针点再扫描1一2层,以观察针尖是否到位,最终完成穿刺活检。

(12)低剂量扫描:指在保证诊断要求的前提下,降低螺旋CT的扫描参数,其既降低了X线管的消耗,降低了病人的X线的剂量,又满足了临床诊断的需求。该方法主要用于肺癌的高危人群的普查和肺部转移性肿瘤治疗后复查,也可用于骨性组织部位和CT血管造影的检查中。

14、低剂量扫描指在保证诊断要求的前提下,降低螺旋CT的扫描参数,其既降低了X线管的消耗,降低了病人的X线的剂量,又满足了临床诊断的需求。该方法主要用于肺癌的高危人群的普查和肺部肿瘤治疗后复查,也可用于骨性组织部位和CT血管造影的检查中。

15、CT灌注成像的原理是经静脉团注对比剂后,在对比剂首次通过受检组织的过程中对选定层面进行快速、连续扫描,而后利用灌注软件测量所获得图像像素值的密度变化,并采用灰度或色彩在图像上表示,最终得到人体器官的灌注图像。

16、血管成像是指经周围静脉快速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在靶血管对比剂充盈的高峰期,用螺旋CT对其进行快速容积数据采集,由此获得的容积数据再经计算机后处理,即利用3D成像技术对血管进行重组,通常采用MIP、SSD和VR,重组成3D血管影像,为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17、CTA实质也是一种增强扫描,主要不同点是在靶血管对比剂充盈的高峰期扫描并采用了3D成像技术。

18、CTA是一种微创性血管造影术,可清楚显示较大血管的主干和分支的形态;清晰地显示血管与肿瘤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观察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蒂部和血栓等情况,血管的3D重组图像立体结构清楚。

19、CTA具有操作方便、经济、有效和微创等优点,但单层螺旋CT因受扫描速度和扫描覆盖范围的限制,一次注射对比剂只能进行局部的大血管CTA检查,例如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等。MSCT尤其是64层及以上螺旋CT设备,Z轴空间分辨力明显提高,图像后处理功能更强大,扫描速度明显加快,使CTA图像质量更好,血管的立体观察效果更逼真,临床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优势更明显,并可进行大范围的CTA检查。

20、能谱或能量成像是利用物质在不同X射线能量下,产生的不同的衰减系数来提供比常规CT更多的影像信息。

21、年第一代双源CT出现。

22、年能谱CT成像的出现为物质分离提供了定量分析、单能量成像和能谱曲线分析的功能,为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工具。

23、能量CT成像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经历了双能成像和能谱成像两个阶段,前者为图像空间处理,后者为原始数据空间。

24、根据成像方法能谱或能量成像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单球管高低电压两次扫描以实现双能减影(双扫描);

②双球管高低电压不同向扫描以实现双能减影(双球管);

③单球管双能瞬时切换以实现能量成像;

④相同管电压,双层探测器实现能量成像。

25、能谱或能量成像通过进行高能量与低能量两组数据的瞬时同时采样,能够完全冻结患者的运动;通过双能采集获得的双能数据实现数据空间能量解析,能够消除硬化伪影带来的CT值“漂移”;能够根据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系数转变为相应的图像,有利于特异性的组织鉴别。

26、能量CT可以提供多参数成像:常规的混合能量图像、基物质图像、单能量图像及有效原子序数等能量图像。

27、CT导向穿刺活检:在常规CT扫描基础上,确定出病灶位置,然后在病灶区所对应的体表表面,标记进针的体表定位标志,并在此区域选定适当的层厚和重建间隔平扫几层,找出病灶的中心层面所对应的体表标志的进针点。根据CT图像的长度标尺,确定进针的深度和角度,随后按此深度和角度进针,进针完毕后,还需在进针点再扫描1~2层,以观察针尖是否到位,最终完成穿刺活检。

习题

1、肝血管瘤特征性CT扫描要求做到“两快”“一长”,“一长”指的是

A、扫描范围长

B、曝光时间长

C、病人屏气时间长

D、注药时间长

E、延迟扫描时间长

E

2、不属于特殊扫描的是

A、薄层扫描

B、目标扫描

C、增强扫描

D、定位扫描

E、延迟扫描

C

3、有关CT血管成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3D成像技术对血管进行重组

B、经周围静脉快速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

C、可以为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D、在靶血管对比剂充盈的平台期,进行快速容积数据采集

E、常用的3D成像技术是SSD

D

4、CT检查前患者的准备工作不包括

A、对患者应做好耐心的解释说明工作

B、对增强的患者不必做碘过敏试验

C、对于胸腹部检查的患者,做必要的呼吸训练

D、检查并去除被检部位的金属物品

E、CT检查前,患者须携带有关的检查资料

B

5、属于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是

A、减少X线剂量

B、缩短扫描时间

C、多平面重组

D、改变射线角度

E、标识扫描方位

C

6、CT增强扫描的最终目的是

A、增强CT信号的信噪比

B、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C、增强组织的辐射衰减差异

D、增强体内物体对比差异

E、增加CT图像对比

B

7、CT中,常用较大窗宽设置的部位是

A、前列腺

B、肾脏

C、肝脏

D、肺

E、头颅

D

8、螺旋CT增强扫描时,最常用的对比剂静脉注射方式是

A、团注法

B、滴注法

C、快速滴注法

D、滴注团注法

E、团注滴注法

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