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董民声传略著名耳鼻咽喉科专家及医学教育家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凌春林

董民声(~),男,汉族,浙江嘉兴新塍人。中国著名耳鼻咽喉科专家及医学教育家。

董民声早年就读于新塍正蒙学堂,和凌云(前国家安全部长)是同班同学、挚友。他们二人深得陈典卿校长的器重,被寄予厚望。毕业后,他曾先后入浙江省立二中和秀州中学读书。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日寇侵略的魔爪伸向我国华北。在民族危难之际,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中学毕业的董民声深受激励,以满腔热情报考了国防医学院,从此踏上了医学救国之路。

年董民声从国防医学院毕业,立即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年,在贵阳图云关,他师从国际著名的生理学家林可胜博士,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他到总队报到后,没几天就向湘赣边界进发,最后被分配到江西修水县六二二队。他是队长又是医师,下属只有四个护理人员,他们安顿下来就立即开展工作,除给抗日将士做治疗外,还给当地老百姓免费治疗。

当时董民声刚刚毕业不久,临床经验比较欠缺,只凭学校所学的一些知识,工作起来实在有困难。他遇到问题就翻阅随身带去的几本医学书籍求助,并想办法克服设备缺乏的难题。没有消*设备,他们就利用蒸笼蒸、开水煮,来达到消*目的。他深深感受到当地老百姓缺医少药的苦楚,以一个医生救死扶伤的良知,热心地为他们服务。

50年后,他回忆道:

“有一次在江西漫江,遇到一位高龄产妇,三天生不下孩子,主人家请了几位接生婆亦没有办法,后来请巫婆背了催生菩萨到产妇房中催生,也没有效果。最后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主人家想到红十字会教护队的医生,可接生婆说,男人怎么能接生?这些二十多岁的人,懂什么?”

我在产科实习时虽然接触过助产,但多是顺产,没有见过难产,因此不敢主动去揽这活。但那位产妇的当家不顾一切来请我,我硬着头皮去了、经检查胎位正常,只是经过几个接生婆的折腾、产妇体力衰弱,宫缩无力。

这时我心里有点底了,首先将自己的紧张心情平静下来,将那些接生婆请出房外,让产妇喝了些热汤,等安静下来又给她注射了点葡萄糖,在产妇的配合下,经过几番努力,孩子顺利生下来了、但生下的孩子不哭不呼吸,我用力拍了几下婴儿臀部,孩子立即发出响亮的哭声,把躲在窗务看热间的几个接生婆惊呆了,孩于是生下来了,可是胎盘怎么也下不来,窗外又哄动起来。

我只好在严密消*下试行胎盘剥离,又成功了,当时我汗流浃背,暗自庆幸。”

这件事发生后不久,当地发行量很大的《开平日报》进行了报道。一时,红十字会教护医疗队名声大振,求医的人源源不断,董民声真有点应接不暇了、工作条件是有限的,求医人数却越来越多,工作也愈来愈难,但他都能努力想办法克服。

有一位青年农民在弄雷管时,将一只手炸掉了,血肉模糊地来求医。从实际情况看,病人非截肢不可。于是他连夜弄了一把木工锯、经过严格消*,又给病人注射了破伤风抗*素,在没有来得及清创的情况下将患肢前臂的三分之一用最原始的方法截去。术后他让病人吃点药,又用点消炎粉,不但伤口一期愈合,感染亦被控制了。

50年后,董民声教授回忆起这件事时,说:“这是病人抵抗力强,也是我的运气。”

就这样,一个年轻医生,出于抗日救亡的激情,在奋斗中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他年调回贵阳总队的时候,当地的民众远途酒泪相别,恋恋不舍。

半个世纪后,他感叹道:“当时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医生竟能独当一面,也不只知整天工作。知道是怎样搞下来的。”

董民声教授所在的江西修水一带驻着一个集团*。应*队的遭请,由董民声等五位年轻医生为*医办起培训班,他担任局部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讲授。讲局部解剖没有教具不行,学员们弄来一具遗弃尸体(刚巧是冬天,腐化程度不高),于是就在一个地主农家后院的一间房里,董民声抓紧时间为学员们讲解,虽然时间短,却起到十分好的效果。

后来他说:“通过这段实践,我体会到没有受过学校训练的人,如果只在临床学会几手本领,那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不能进一步发展成才的。”

“我教生理时,虽然不能做实验示范,但能讲通道理,对提高临床训练亦有较好的效果。”

年,林可胜教授被排挤出红十字会,大多数医护工程技术人员都转到由林可胜领导的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林教授带领部分战时卫生人员随中国远征*转战滇缅公路。后来日*截断了英*退路,林教授从缅甸辗转到印度,受到印度领导人的欢迎。直到抗战胜利,林教授才回到贵阳)。

董民声也离开了修水,到贵阳战医院外科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医院,并于年担任外科总住院医师。医院没有设立耳鼻咽喉科,他被调任耳鼻咽喉科医师,并赴重庆歌乐山由沪转移来的上海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习。

几个月后,日本投降,董民声教授医院,并主持耳鼻咽喉科的工作。医院工作期间,他与出自名门的江苏医学院毕业生、只身来到西南的钱芳女士喜结良缘(钱芳女士后随董民声教授抵达河南,任河南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授)。

抗战胜利,林可胜回到贵阳后,将各*医学校及战时训练所改组成国防医学院,迁往上海。年8月,林教授有计划地组织出国人员考察,招考一大批年轻医生赴美国留学。董民声考上耳鼻咽科专业,在美医院及波医院进修。次年回国后,任国防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副教授。

年,河南大学医学院向全国招聘人才,时任南通医学院教授的董民声欣然受聘,来到河南。他在河南从教半个世纪,成为河南省耳鼻咽喉科专业的主要奠基人,并成为我国著名的耳鼻咽喉科专家及教育学家。

任教期间,董民声教授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器械缺乏,他就自己绘图,请河南大学铁工厂(郑州柴油机厂的前身)的师傅参与,制造了扁桃体剥离器及骨凿等医疗器械。

有一次,董民声教授接诊了一个气管异物患儿,名叫程爱国,因花生米卡在气管内,情况十分危急。为了救人,在缺乏基本设备的条件下,董教授采用最原始的方法,将气管切开,并顺着异物的活动方向将异物取出,从死神手里夺回了程爱国的生命。

这件事轰动了当时的开封城。之后,有位在洛阳市从事援建工程的苏联专家夫人,因食道鸡骨异物,被用专车从洛阳送到开封。董教授又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顺利取出异物。

在董民声教授的带领下,河南医学院(原河南大学医学院于年从河南大学分出,更名为河南医学院)的耳鼻咽喉科很快跨入了国内先进行列。耳科手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如开展了治疗耳源性眩晕的迷路手术,年开始在乳突根治中采用耳道内侧端切口径路,这种径路与传统的耳后切口相比,具有损伤小、愈合佳,不易发生耳道狭窄等优点。

年在全国较早地开展了喉全摘和上颌骨手术。年9月开始用裂层皮片修补鼓膜穿孔。就当时的46例统计,成功率为65.2%,高于国际上当时57%的成功率。

董民声教授是国内早期使用直视食管镜的专家之一,年,他在食管镜下发现了人体美丽简线虫病例,从而打破了国外学看认为人体美丽高线虫只客生于人口腔黏膜的结论。他在耳硬化的研究上,创造了钻譽骨足板安全手站及发式人工管骨,使耳硬化症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他积累大量的临床经验,撰写了(梅尼埃病》专著,他对位置性戚晕的研究,突破了美国学者认为是壶腹嵴帽沉石症的论点,并提出壶腹嵴微循环障碍新理论的假说。对不能控制眩晕的梅尼埃病,首创用圆窗膜上放置氯化纳晶体的手术方法,以此改变内耳的血流变化,从而消除眩晕。董民声教授首创的这一方法,与内淋巴引流、分流、减压和迷路破坏手术相比,不仅简化手术、减轻病人痛苦,而且明显提高疗效。

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抗生素应用范围比较狭窄,海绵窦脓肿有较高的发病率,而海绵窦一经感染,形成血栓,虽然能用抗生素阻止病变发展,但常不能避免局限性化脓,如不适时加以引流,则会导致死亡,当时没有较好的引流方法,死亡率甚高。

董民声教授接触到首例病人后,就以敏锐的判断和熟练的局部解剖知识,创造了从眼内眦眶上手术引流的方法,从而拯救了不少病人,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反响。

董民声教授对聋儿的康复亦给予高度重视。在他的倡导下,20世纪80年代,河南省耳鼻咽喉学会在全国率先举办聋儿听力言语康复训练班,并成为目前河南省残联聋哑康复中心的前身。

随着时代的发展,董民声教授把研究重点投向了内耳疾病的攻关。

年,他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年,他成为首批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生导师,河南医科大学(年,河南医学院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专业随即成为博士授权专业。

此后,董民声教授把全部心血注入到研究生教育。他白手起家建立实验室,通过多年一贯的不懈努力,对内耳疾病的研究在国内已处于领先地位。

由他主编的《内耳疾病研究进展》一书,我国著名耳鼻咽喉科学者刘鋋教授认为“本书独具特色,一是内容新颖,着重在进展,介绍新技术新研究成果,对一般的内容并不作赘述;二是着重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认识和经验体会,这正是本书难能可贵之处。”

董教授一生有多部医学专著问世,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过许多优秀论文。《内耳疾病研究进展》一书,荣获年河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

多年来,董民声教授一直致力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革新,总是不遗余力。他根据实践亲自绘图,并骑自行车到工厂请有经验的工人师傅一同研究创造,经他创造的专科器械,如上颌窦鼻内开窗凿,替代了用骨备凿骨的痛苦:鼻后孔闭锁环钻凿,简化了复杂的成型手术操作,消除了术后再闭锁的不良后果,并取得了国家专利;三爪式反张钳和电热螺丝钻,解决了因圆珠笔帽嵌顿于支气管异物取出的难题,其成功率可达%,从而解除了患者的疾苦。

年,董民声教授因晚期胃淋巴肉瘤做了广泛胃切除术。在治疗期间,单位领导看望,他绘毫不提病情,却提出“将来耳鼻喉科怎么办”的问题,当听到“在全国重塑河南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的形象”的回答时,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在住院治疗期间,他依然坚持读书。

自年至年12月这14年,是董民声教授与病魔抗争的14年,也是他为我国医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14年。在此期间,他仍旧担任河南省*协副主席等社会职务,坚持参加会议和工作。

由于重病及化疗、放疗后体虚,受凉引发病*感染,患了带状疱疹,疼痛难忍,但他坚持与疾病作斗争,带病坚持查房、做手术、上专家门诊、做科研、带学生。他总是把病人放在第一位,虽然已经八十高龄,每逢门诊,他总是早早便到诊查室等待病人。

不管患者的地位如何,他都一视同仁,认真诊治,且不让限号,常常从旱上8点看到午后很久。在这14年的时间内,他培养出19名硕士研究生和9位博士研究生。

董老初发白内障眼病,看字久了感到力,他用放大镜,一丝不苟地从早上8点,一直看到晚上10点,整整花费了12个小时,论文的空白处布满了蝇头小楷和圈圈点点。他的学生去董老寓所拿论文时,看到董老伏案修改论文的情景,眼睛立即湿润了···..·

董民声教授在给他的两位女儿董明敏和董雪蕾的遗言中写道:“我一生坎坷,少有成就,只是业精于勤,着实工作而己。望汝辈能踏实专业,不图虚名,生活日丰,但仍应勤俭持家。”

这种业精于勤、不图虚名的精神和品格是他一生奋力工作的真实写照。

年12月5日,董民声教授病故的噩耗传出,他的学生从全国各地云集郑州,沉痛悼念敬爱的导师。河南各界都为失去了这样一位医学界的楷模而痛心。河南省*协、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省委老干部局、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民*厅及学校组成治丧委员会。

许多人从省外赶来参加告别仪式,治丧委员会还收到从德国、台湾等地发来的唁电及挽联。在董民声教授的家乡嘉兴新塍,人民悼念这位当代名医,里人有诗云:“一代宗师,杏林留芳,望重泰斗,慰我桑梓。”

董民声教授于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曾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五、六、七届代表,南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河南省*协第四、五、六届副主席。曾任民盟河南省委员会第五届副主任委员。

在学术领域,他曾长期担任河南省科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分会副会长,同时又是耳鼻咽喉科学会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曾担任全国耳鼻咽喉科专业多种教科书、参考书和耳鼻咽喉科全书的编委、副主编或主编,任多种医学杂志编委。

年,他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世界名人“再成就者”证书,并被聘为名誉顾问,学术声誉远播。

后记

年5月5日,92岁高龄的凌云老人来嘉兴。凌老动情地回忆当年正蒙学堂的老同学和挚友董民声教授,怀念他们儿时在正蒙学堂一起读书的情景。在正蒙学堂旧址古老的小石桥-颖桥旁,凌老默默凝视,仿佛听到当年那悠扬的上课钟声......

(本文根据凌老的回忆整理,以此纪念一代名医董民声教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